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檳城菩提國民型華文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檳城菩提國民型華文中學

圖片來自wingzero

檳城菩提國民型華文中學(簡稱菩提中學菩提國中)是馬來西亞檳城州的一所國民型華文中學,也是唯一一所佛教中學。

菩提四校(菩提國民型華文中學、菩提獨立中學、菩提國民型華文小學、菩提幼稚園)的發源體是菩提學院,而菩提學院的開山鼻祖是芳蓮尼師。芳蓮尼師來自中國福建廈門,俗姓薛,是思明望族[1],自幼常在南普陀寺聽太虛大師圓瑛法師開示講經。十六歲時父親離世,在道階法師門下剃度出家。1930年,尼師二十九歲,決定到南洋弘法度眾。

校史

菩提學院簡史

芳蓮尼師抵達檳城之後,到處宣講佛法,深得新馬兩地僑胞尊崇。林碧佑、邱愛蓮、林桂玉、葉彩秀、林桂先、侯秀雲等信徒發起集資購置檳城灣島頭一塊果園並三間舊屋,獻給尼師做弘法道場。

1935年3月9日,尼師創立「菩提學院」,它是全馬第一家純由女眾所建立的佛教道場。芳蓮尼師是為菩提學院首任住持,並立下宗旨:(一)闡揚佛法、(二)收容孤兒、(三)推展佛化教育。芳蓮尼師勤於宣教,並多方策劃院務與徒眾的修持活動,曾帶領徒眾遠赴中國參禮諸山長老,又到印度、緬甸參禮佛教聖跡。後來又建僧寮,先後禮請道階法師與慈航法師二位長老駐院開示大乘經論。

人生無常,創辦人芳蓮尼師積勞成疾,於1937年8月27日圓寂,得年三十六歲。1940年,陳寬宗優婆夷(後剃度為慧持尼師)接任成為菩提學院第二任住持,吳寬定優婆夷(後剃度為繼蓮尼師)為副住持。

菩提義校簡史

菩提學院第二任住持陳寬宗優婆夷於1940年開始收容孤幼,並先後禮請演本法師與慈航法師擔任常住。後來在二位法師的讚許下,又得王弄書居士鼎力相助,並誠邀檳城福建女校(現為檳城女子華文國民型中學)的陳少英老師、畢俊輝老師、吳人俊老師、何淑英老師等多位同事,在下課後到菩提學院充當下午班義務教師[2],並成立教育小組,小組成員還包括莊來福先生、林連登先生、孫永慶先生等。「菩提義學」因此在同年正月誕生了。

1941年發生二戰後,原本的擴展計劃擱置一邊,義學也停止運作了。

1945年8月,二戰結束,演本法師促菩提學院儘快復辦義學。隨着學生人數劇增,院眾經過討論之下,決定開辦正規的小學,廣收一般失學兒童,尤其增收家境清寒的學齡兒童。

菩提小學/菩提幼稚園/菩提中學/菩提職業中學商科班

1946年1月12日,「菩提小學」正式註冊,註冊名稱是「菩提學院附設菩提小學」,透過各界人士的護持之下,菩提小學開始走上正軌,成為全馬第一間佛教小學,陳少英老師為首任校長。菩提小學成立之時即有一班幼稚班,1949多開幾班,改成幼稚園,仍屬於小學的一部分。後來,政府在1973年立法管制學前教育機構,因此「菩提幼稚園」也在隨後依法註冊[3]

1947年,一批有興趣表演京劇的人士成立檳城平社,以義演的方式替菩提小學籌募經費,總共籌獲義款六千多元馬幣,以維持學校的運作。

同年,東南亞華僑商人胡文虎先生恰好自新加坡經檳城赴緬甸仰光,得知王弄書居士等人為佛教及華教所付出的一切,深受感動,捐助三十萬馬幣於菩提學院。該校區於1949年12月竣工,便是今天的灣島頭校區,當時的校區含括了小學校舍、孤兒宿舍及大雄寶殿。1950年4月,胡文虎先生親臨住持落成典禮,禮請法舫法師為佛壇開光,葉祖意Yeap Chor Ee先生剪彩。當時賓客雲集,觀禮者達千餘入,盛況空前[4]

1950年,平社再次為菩提小學籌募校具設備費,共籌得四萬元馬幣。

1951年,法舫法師受太虛大師指示前往錫蘭大學講學,離開前極力鼓勵菩提學院繼續辦高等佛化教育,並承諾到未來的菩提中學服務。同年10月,法舫法師在斯里蘭卡因病圓寂。董事會在1952年一面開始着手向教育局申請開辦菩提中學,一方面就開始中學的運作,首任校長為王弄書居士。當時的菩提中學是試辦性質,因教育局長官曾口諭試辦職業學校,董事會舉棋不定,最後決議兵分兩路,一路教習的是普通中學課程外加一科佛學,另一路的重點是縫紉班。

1954年,政府批准了「菩提中學」的註冊申請,並讓初三生可以參加年底的初三會考,師生喜出望外,發奮全力以赴。年終會考成績揭曉,該年的首屆初中畢業生成績,是為全檳第一。隨後,縫紉班轉變成商科班。同年,菩提學院更是禮請了從香港遠到而來的竺摩法師擔任常住,併兼任菩提中學的佛學課講師[5]。此外,期間也曾禮請演培法師超塵法師隆根法師到來[6]

菩提中學於1955年規劃增辦高中,適逢竺摩法師及各州寺院代表於檳城商討組織佛教會事宜。為紀念佛歷2500年衛塞節,竺摩法師、志昆大師本道法師廣余法師等諸山長老熱烈贊助,發動購買地皮,以擴建菩提中學校舍(含禮堂、科學教室、圖書館、一般教室等)。同年12月,廣余法師與王弄書校長、陳心平居士及何慈信居土等為了勸募購地基金,參訪全馬各州寺院。1956年4月,本道法師與王弄書校長、陳心平居土等再次走訪新馬各寺院,繼續為菩提中學擴建購地勸募。這兩次的勸募,再加上善心人士捐助,總計多達馬幣六萬元左右。

1958年,菩提中學正式增設高中商科班,這是菩提中學成立以來邁向高中階段的第一步。同年,菩提小學接受政府津貼改制,成為「菩提國民型華文小學」 。

1959年,王弄書校長榮休,傅晴曦居士接任校長一職。

1960年年初,菩提中學復辦高中普通科(文理科),至此,菩提中學已成為一所高初中完整教育的佛教學府。

菩提國民型華文中學

菩提中學自1952年至1961年,十年來都是私立性質,文理科與商科兩個系別並行發展。

1962年,董事會接受政府津貼改制,文理科班改名為「菩提國民型華文中學」;商科班則脫離菩提中學,成為「菩提獨立中學」,謝緝熙老師為首任校長。至此,菩提學院教育體系分別成為董事會的直轄單位,後來便有了「菩提四校」之稱[7]。菩提四校在董事會與四校教職員的通力合作之下,繼續運作了數十載。

1963年7月,「中華民國佛教訪問團」抵達檳城,隨團包含星雲大師白聖法師賢頓法師淨心法師、朱斐居士等。馬來亞佛教會(1969年更名為馬來西亞佛教總會)在菩提學院舉辦歡迎會,由竺摩法師、演培法師、真果法師、廣余法師、廣義法師等檳城各寺院的諸山長老迎接,由菩提小學陳少英校長擔任歡迎會司儀。訪問團當天在陳少英校長及傅晴曦校長的導覽下,參訪了菩提學院、菩提小學及菩提中學,此外也到升旗山光華日報、星檳日報(現光明日報)、紅毛花園(現檳城植物園)等地參訪。7月26日,傅晴曦校長禮請全團四位法師,對將近一千多位學生進行講演開示。

1968年至1969年間,印順導師在新馬游化。1969年正月,印順導師自新加坡抵檳,菩提中學師生到檳城國際機場迎接。在這期間,導師在檳城三慧講堂暫住,並開示了《心經》,同時也在菩提中學講演開示。[8]

1976年,傅晴曦校長榮休,林銀海先生接任校長一職。

1995年,林銀海校長榮升為北海鍾靈國民型華文中學校長,由時任本校行政副校長的楊裕發副校長接任校長一職。

2004年,楊裕發校長榮休,同年由莫鈞發先生接任。在檳州教育局的同意之下,當中三個月的空白期間是由時任本校行政事務副校長的林麗芳副校長出任代理校長。

隨着兩校學生人數日漸增多,菩提國中與菩提獨中雖各有其教室及辦公室,但運作上總是諸多不便,加上原有的校地已不能再擴建,董事會深謀遠慮,決定將國中遷至檳島西南縣。

遷校至西南縣

2007年,菩提國中獲得教育部所發出的遷校準證,以遷至檳島東北縣南部,臨近西南縣雙溪賴。同年8月22日,在諸位法師長老、董事會主席陳火炎先生與董事會成員,以及捍衛華教人士的見證下,由時任檳州首席部長許子根先生按下電鈕,打下了第一樁地基支柱。

2008年,莫鈞發校長榮休,同年年底由賴文祥先生接任校長一職,而當中的空白期間再次由林麗芳行政事務副校長出任代理校長。菩提國中新校舍的建築工程順利進行,等待着他的新使命。

雙溪賴新校舍於2009年正式啟用,菩提國中全面遷出灣島頭校區,同時從純女校轉型成男女混合校,迎來了第一批男同學;灣島頭校區則交由菩提獨中繼續使用[9][10]。同時,菩提董事會基於行政事務管理及行事的方便,一分為二,皆由檳城檀香寺住持唯悟法師擔任董事長。

2010年,賴文祥校長榮休,由時任檳城女子華文國民型中學學生事務副校長的曾梅初女士回到母校接任校長一職,成為新校舍首位女校長。

本校第51屆畢業生,也是本校最後一屆純女校生於2012年畢業。隔年,第52屆首批男女混合畢業生畢業。

2015年,菩提各校共慶「創校75周年慶」。

2016年,曾梅初校長榮休,由時任本校學生事務副校長的張巧妹副校長出任代理校長。

2017年,在本校服務長達25年的林麗芳行政事務副校長接任校長一職[11]

自2009年分家多年的菩提董事會,因緣具足之下,於2019年從新合併,恢復一體。此後董事會更加團結,一致為菩提四校努力,讓佛學教育及華文教育在四校往不同方面及領域放光發熱。同年,掌校兩年的林麗芳校長榮休[12]。由時任大山腳武拉必國民中學馬來語Sekolah Menengah Kebangsaan Berapit校長,曾經擔任本校行政事務副校長以及下午班副校長的林玉鳳校長再次榮升回到本校服務,接任校長一職。

本校戲劇學會也在2019年第31屆全國中學華語戲劇比塞「戲水長流」中,首次奪得「常年杯」!此外,還獲得了「最佳戲劇金像獎」及「最佳導演獎」。同時,本校學生邱珍熙也也獲得「最傑出女演員獎」;群眾演員則獲得「最佳演員表現獎」。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根據教育部發出的《複課管理指南》,學校食堂業者需準備包裝好的食物,以讓學生帶進課室用餐。為了配合新冠肺炎疫情的新常態,同時照顧環境衛生的情況下,本校決定捨棄一次性餐盒,改用環保餐盒。透過董事部、家教協會現任和歷任理事、前任校長及校友的積極支持和贊助,本校派發約2300個環保餐盒給學生,成為檳島首間為防疫而免費送餐盒的學校[13]。林玉鳳校長認為這是教育學生環保,愛護地球的好契機,同時也不會增加清潔工人負擔及校方開銷[14]

參考文獻

  1. 謝大慧. 菩提四校簡史. 檳城菩提創校七十周年紀念特刊. 2010, 1 (1): 32. 
  2. Lye Voon Seong. Buddhism and Education: The Phor Tay’s Experience (PDF).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2020-09-30] (英語). 
  3. 謝大慧. 菩提四校簡史. 檳城菩提創校七十周年紀念特刊. 2010, 1 (1): 33. 
  4. 馬來西亞佛教總會. 菩提學院 - (二)陳寬宗任主持時期. 馬來西亞佛教總會. 2009-10-22 [2020-09-30] (中文). 
  5. 謝大慧. 菩提四校簡史. 檳城菩提創校七十周年紀念特刊. 2010, 1 (1): 34. 
  6. 馬來西亞佛教總會. 菩提學院 - (三)吳寬定與陳慈華任住持時期. 馬來西亞佛教總會. 2009-10-22 [2020-09-30] (中文). 
  7. 謝大慧. 菩提四校簡史. 檳城菩提創校七十周年紀念特刊. 2010, 1 (1): 35. 
  8. 釋印順. 平凡的一生(增訂本). 台灣: 財團法人印順文教基金會. 2005 [2020-11-12] (中文). 
  9. 國民型中學困境與挑戰:國民型中學與獨中共用校地.互相尊重可減摩擦. 星洲網. 2010-11-22. 
  10. 星洲日報. 國民型中學困境與挑戰 國民型中學與獨中共享校地‧互相尊重可減摩擦. 星洲日報. 2010-11-23: 16 (中文). 
  11. 光華日報. 忐忑心情面對新挑戰 林麗芳任菩提國中新校長. 光華日報. 2017-05-10 [2020-01-21] (中文). 
  12. 光華日報. 菩提中學歡送校長榮休 別再fight王者榮耀 林麗芳勉學生拼學業. 光華日報. 2019-10-31 [2020-01-21] (中文). 
  13. 光明日報. 貼上名字 循環使用 菩中將派學生餐盒. 光明日報. 2020-06-18 [2020-09-30] (中文). 
  14. 黎添華. 【獨家】複課落實便當文化 學校搶購飯盒. 南洋商報. 2019-06-03 [2020-12-04]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