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檵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檵木
原圖鏈接  

檵木學名:Loropetalum chinense (R. Br.) Oliver)是金縷梅科檵木屬植物,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子橢圓形或卵圓形,花多白色,結蒴果,褐色,蒴果卵圓形,種子圓卵形,黑色,發亮。花期3-4月,果期8~9月。枝條和葉子可以提制栲膠,種子可以榨油,花和莖葉可入藥。,分布於中國日本印度;在中國分布於中部、南部及西南各省。喜生於向陽的丘陵及山地,亦常出現馬尾松林及杉林下,是一種常見的灌木,惟在北回歸線以南則未見它的蹤跡。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檵木                  學名          Loropetalum chinense (R. Br.) Oliver
                  別   稱          白花檵木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薔薇目
                  亞目          虎耳草亞目                               金縷梅科
                  亞科          金縷梅亞科                              檵木屬

形態特徵

檵木通常為常綠或半落葉灌木,高達12米,徑30厘米,有時為小喬木,高1~4m,全體有毛;小枝銹棕色,老枝灰黑色。多分枝,小枝有星毛。葉互生,革質,卵形,長2-5厘米,寬1.5-2.5厘米,頂端尖銳,基部鈍,不等側,上面略有粗毛或禿淨,干後暗綠色,無光澤,下面被星毛,稍帶灰白色,側脈約5對,在上面明顯,在下面突起,全緣;葉柄長2-5毫米,有星毛;托葉膜質,三角狀披針形,長3-4毫米,寬1.5-2毫米,早落。

花3-8朵簇生,有短花梗,白色,比新葉先開放,或與嫩葉同時開放,花序柄長約1厘米,被毛;苞片線形,長3毫米;萼筒杯狀,被星毛,萼齒長卵形,長約2毫米,花後脫落;花瓣4片,帶狀,長1-2厘米,先端圓或鈍;雄蕊4個,花絲極短,藥隔突出成角狀;退化雄蕊4個,鱗片狀,與雄蕊互生;子房完全下位,被星毛;花柱極短,長約1毫米;胚珠每室1個,垂生於心皮內上角。

蒴果木質卵圓形,長7-8毫米,寬6-7毫米,先端圓,被褐色星狀絨毛,萼筒長為蒴果的2/3。種子2個圓卵形,長4-5毫米,黑色,有光澤。種臍白色;種皮角質,胚乳肉質,花期3-4月。果期8~9月。[1]

生長習性

喜光,稍耐陰,但陰時葉色容易變綠。適應性強,耐旱。喜溫暖,耐寒冷。耐瘠薄,適宜在肥沃、濕潤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長。

園林用途

檵木耐修剪,易生長,花紅、樹形優美,枝繁葉茂、性狀穩定,適應性強、觀賞價值高,是製作盆景園林造景最為廣泛的樹種之一。

歷史

紅花檵木
原圖鏈接  

檵木最早以檵木花之名記載於《植物名實圖考


"一名紙未花,江西、湖南山崗多有之,

叢生幼莖,葉似榆而小,厚澀無齒,春開細白花,長寸余,

如翦素紙,一朵數十餘,紛披下垂,

凡有映山紅處即有,紅白齊炫,如火如荼。其葉嚼爛,敷刀傷處,能止血。"


所述及附圖與今日所用的檵木葉原植物形態、生境和用途完全相同。[2]

藥理

  1. 檵木以、葉和花入藥。根、葉全年可采,花於清明前後采,鮮用或曬乾。
  2. 性味::苦、澀,平。
  3. 花:甘、澀,平。
  4. 根:苦,溫。
  5. 功能主治:葉:止血,止瀉,止痛,生肌。用於子宮出血,腹瀉;外用治燒傷,外傷出血。
  6. 花:清熱,止血。用於鼻出血,外傷出血。
  7. 根:行血祛瘀。用於血瘀經閉,跌打損傷,慢性關節炎,外傷出血。
  8. 用法用量:花2~3錢;根3~5錢;葉0.5~1兩;外用適量,搗爛或干品研粉敷患處。
  9.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3]

功效

  1. 檵木根、葉、花果可供藥用。葉用於止血,根及葉用於跌打損傷,有去瘀生新功效。
  2. 花(檵花):微甘、澀,平。清暑解熱,止咳,止血。用於咳嗽,咯血衄血,血痢,血崩,遺精,泄瀉。
  3. 葉(檵木葉):澀、苦,涼。收斂止血,清熱解毒。用於創傷出血,燒、燙傷,扭傷,吐血,泄瀉。
  4. 根(檵木根):苦、澀,微溫。用於咳血,跌打損傷,吐血,經閉,腹痛泄瀉,關節酸痛。
  5. 如治鼻衄,可用其花煎服;治咯血,可用其根煎服;
  6. 治外傷出血,可用其花、葉鮮品搗爛外敷;水火燙傷。
  7. 本品既能止血生肌,又能清熱解毒,可用治水火燙傷。以檵木葉燒灰存性,麻油調塗,或以鮮檵木葉搗爛,濾過加茶油,清瘡後,將藥液塗於瘡面上,治療燒傷有效
  8. 本品苦澀,功能收斂止瀉,主治泄瀉、痢疾。可單本品水煎服或加糖水煎服,亦可配伍骨碎補、荊芥青木香同用。

[4]

養護方法

土壤:它對土壤的要求不高,一般的土壤均可以栽種,但是有一點不能忽略,就是土壤的排水性,如果泥土的排水性不好的話,植株的根部容易腐爛。

澆水:對於剛上盆的植株,每次澆水要澆到水可以從底部流出來為止;對於大盆養護的植株,每次澆水前需要觀察泥土的狀態,只有在泥土完全乾燥的情況下才需要澆水,高溫天氣的時候,可以給植株的枝葉噴水降溫;對於小盆栽栽種的的植株,每次澆水要控制量,但是要適當的增加次數,兩到三天就需要澆水一次。

施肥:給它施肥要講究一個原則,就是肥種的養分要充足。因此在肥種的選擇上,可以使用複合型肥種,也可以使用肥餅。每次施肥的時候要離根部保持一段距離,避免出現肥害。每次施肥完了以後,要澆一次水,目的是為了讓肥料融進泥土,便於植株吸收。

光照:它的生長離不開光照,不能長期生長在陰暗的環境裡,如果滿足不了全天日照的話,每日的光照時間最少要保證五個小時。[5]

養殖技巧

修剪:植株在成型以後,需要摘心、摘葉、摘芽。目的是為了保持樹形優美,讓枝葉疏密得當。除此之外,還可以改善通風條件,預防病蟲害的發生。它的生長力很強,可以放心修剪。在臨近花期的時候,暫時停止修剪

上盆:盆內的土是有限的,養分也是有限的,因此,隨着植株的生在,植株是需要換盆的。一般小型的植株兩年換盆一次,大型的植株四年左右換盆一次。換盆前需要控水控肥。等盆內的泥土完全乾燥以後,將植株帶泥從盆內脫出,除掉三分之二的舊土,將爛根適當的修剪,然後將盆底的排水孔上墊上一層瓦片,方便排水,最後再將植株重新栽種進新的盆內就行了。

問題診斷

  1. 蟲害:它常見的蟲害有紅蜘蛛蚜蟲,如果發現,應該及時治療,可以使用殺滅菊酯進行噴灑除蟲。
  2. 病害:它易感染的病害有根腐病,可用綠乳銅溶液進行灌根治療。

其它問題

  1. 食用:不能食用。
  2. 是否適合家庭養殖:它是可以室內養殖的,它本來就是一種觀賞型的盆栽植株,因此室內養殖是可以的。

[6]

相關視頻

甫田太平山景區:檵木花開春色美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