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次韻和謝江陵楊縣丞投贈四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次韻和謝江陵楊縣丞投贈四首

作品名稱: 次韻和謝江陵楊縣丞投贈四首

創作年代:南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項安世

次韻和謝江陵楊縣丞投贈四首南宋詩人項安世作的一首詩詞。

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進士,光宗紹熙四年(1193年)任秘書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為校書郎兼實錄院檢討官。寧宗慶元元年出通判池州,開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遷戶部員外郎、湖廣總領。及後以太府卿終其官職。慶元年間因謫居江陵,足不出戶,專事研究,於《左傳》、《周易》諸經皆有見解,項安世自謂其學得自程頤《易傳》,紀曉嵐評價:「安世之經學深矣,何可輕詆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辭》十六卷、《項氏家說》、《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見於《館閣續錄》、《宋史》。[1]

正文

(一)

柴門密掩但如孫,白榻高縣偶似陳。 皮骨久將梅共瘦,鬢毛難與柳爭新。 卻思二十三年上,曾醉千岩萬壑濱。 蘋月蓼風如昨日,堯天依舊滿懷春。

(二)

徑苔鋪翠葉堆黃,生怕人來便踏傷。 病久養成心性懶,閒多衍得歲年長。 已拚故我忘俱盡,忽話當年喜欲狂。 蓮盪稻田相對起,鏡湖南北好風光。

(三)

與君齊宦五雲東,與我齊生一歲中。 今日天涯須共笑,半生頭鬢備相同。 觀中香火無官守,庭下吟{左口右名}少事功。 未必苕溪閒惟此,賣船歸去莫匆匆。

(四)

賣臣五十貴何疑,衣錦懷章亦未遲。 苕霅有情依替轂,簪纓無數足親知。 只消笑同長安得,何用歌穿郢市為。 江漢且漳吾老矣,藥囊如櫛氣如絲。[2]

作者簡介

項安世(1129年~1208年)(生年據本集卷四《內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來"推定),字平父(一作平甫),號平庵,其先括蒼(今浙江麗水)人,後家江陵(今屬湖北)。7歲能賦詩。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進士,調紹興府教授。時朱熹[3]任浙東提舉,相與講理義之學。經朱熹薦為諫官。敢言,寧宗時曾上疏言增加稅賦民負過重,揭露上下奢侈浪費之風。主張屯田養兵,節省軍費。建議節約宮廷費用,直言:"簡樸成風,民志堅定,民生日厚,國力日壯。"

作者著作

寧宗慶元元年(1195年)出通判池州(同上書卷八),移通判重慶儲。"慶元禁黨"起,上書請留朱熹,被劾為"偽黨"罷廢,還江陵家居。開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七之二二),遷戶部員外郎、湖廣總領。金兵圍德安,形勢危急,安世當機立斷,即派兵解圍。三年權安撫使(同上書職官七四之二五),因私忿斬吳獵幕僚王度免官。不久復以直龍圖閣起為湖南轉運判官,未上,用台章奪職而罷。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辭》、《項氏家說》、《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傳。項安世詩,以《宛委別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為底本。校以清吳長元鈔本(簡稱吳鈔本,藏北京圖書館)。新架集外詩編為第十三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