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門城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正陽門城樓 |
中文名: 正陽門 地理位置: 北京市 氣候類型: 北溫帶季風氣候 景點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景點: 箭樓 其他名稱: 前門 明清地位: 專供皇上走"龍車"的門 所屬國家: 中國 |
前門是正陽門的俗稱,位於北京市天安門廣場毛主席紀念堂的南面,是北京內城的正門,包括箭樓和城樓,原由瓮城牆連為一體,後因修路分割成了兩個部分。但一般人們也把大柵欄那個地方叫做前門,所以說嚴格意義上來說,前門的概念是一個區域,範圍是正陽門和它前面的珠市口、大柵欄等區域。[1]
地理位置
前門大街是北京著名的商業街之一,位於北京的中軸線上,北起正陽門箭樓,南至天橋路口,與天橋南大街相連,當年曾是皇帝出城去往天壇、山川壇的御路。
歷史沿革
前門商業街發源於明代。明代北京突破了元代"前朝後市"的定製,在正陽門周圍以及南至鮮魚口、廊房胡同一帶形成大商業區。清朝前期,這裡出現大量工匠作坊、茶樓和戲園,形成專門街市。到了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大量洋貨湧入北京,京奉鐵路、京漢鐵路開通,往前門設立東西兩個火車站,前門商業紅極一時。
正陽門
正陽門箭樓始建於明正統四年(1439年),建築形式為磚砌堡壘式,城台高12米,門洞為五伏五券拱券式,開在城台正中,是內城九門中唯一箭樓開門洞的城門,專走龍車鳳輦。箭樓為重檐歇山頂、灰筒瓦綠琉璃剪邊。上下共四層,箭樓設四層箭孔,每層13孔,東西各設4層箭孔,每層4孔,抱廈東西兩側各5孔,共94孔,供對外射箭用。箭樓四闊七間,寬62米,北出抱廈五間,寬42米,樓高24米,門兩重,前為吊落式閘門(即千斤閘),後為對開鐵葉大門。
明、清時期正陽門城樓與箭樓之間原有一個巨大的瓮城,南端呈弧形抹角,箭樓坐落在頂端,瓮城南北長108米,東西寬88米,內有空場,四向均有門。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箭樓兩度失火被毀。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箭樓被焚毀。1901年開始修繕箭樓,1906年竣工。1915年為改善內、外城交通,政府委託德國人羅思凱格爾改建正陽門箭樓,添建水泥平座護欄和箭窗的弧形遮檐,月牆斷面增添西洋圖案花飾,1916年竣工。改建後,正陽門瓮城月牆及東西閘門被拆除。
正陽門箭樓從它建成那天起,一直是老北京的象徵。1915年改建後,更成了北京人遊覽的場所。1928年闢為國貨陳列所,30年代增設電影院,1949年藝人魏喜奎等組織大眾遊藝社在箭樓演出。1949年2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曾在此舉行盛大的入城式。
正陽門箭樓曾多次修葺,1976年唐山地震,箭樓嚴重受損,北京市文物主管部門對箭樓進行全面大修。1989年北京市正陽門管理處集資160萬元,將正陽門箭樓修飾一新,1990年1月21日正式對遊人開放。
參考來源
- ↑ 正陽門箭樓:一個老北京的象徵古建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