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武侯祠 (南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武侯祠 (南陽)
圖片來自touchmedia

南陽武侯祠,又名「諸葛亮庵」,位於河南南陽市臥龍區臥龍崗,是為紀念三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軍事家諸葛亮躬耕南陽而興建的大型祠堂群。是中國目前尚保存的九處武侯祠之一。[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有眾多國家領導人前來南陽武侯祠參訪。

歷史

  • 諸葛草廬,始建於,是投魏之蜀國故將黃權在諸葛亮躬耕地臥龍崗上修建而成的。
  • 唐代時已成為一處著名的人文景觀,並多次出現在當時的文學作品中。
  • 時期,曾屢因戰爭焚壞。
  • 大德二年(1298年),南陽監郡馬哈馬主持修葺武侯祠。
  • 至大二年(1309年),河南平章政事何瑋擴建武侯祠。
  • 延祐四年(1317年),元仁宗交中書平章政事與翰林集議,將南陽臥龍崗古建築名勝命名為「武侯祠」。
  • 諸葛亮逝世於234年陰曆八月,卒日不詳,明世宗朱厚熜欽定他的祭日為陰曆八月二十八。因為皇帝規定了祭祀諸葛亮的規格和日期,自明嘉靖年間,各地的武侯祠都以此為參照來舉行紀念諸葛亮的活動。[2]
  • 康熙五十年(1711年),知府羅景主持重修武侯祠,並依前人「龍崗全圖」石刻復修了臥龍崗十景。
  • 中共文革時期,「諸葛草廬」內的『千古人龍』、『漢昭烈皇帝』、『三顧處』、『文韜武略』三道石坊及人物塑像、祠內明代成化年間塑造的18尊琉璃羅漢全部被搗毀,殿宇飾物被砸掉,珍藏的清康熙《龍崗志》、《忠武志》木刻文版被焚燒。
  • 1963年南陽武侯祠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首批文物保護單位。
  •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12日公布)

,又稱祠堂,是一種源自中國,並廣為東亞文化圈[3] 傳統民間信仰採用的半宗教設施,其主要用於供奉祭祀神祇祖先或者先賢、烈士,採用廟堂式建築形式。

祠往往是社會公眾為共同祭祀和供奉廣受尊崇的人物而修建。如明代,滕縣百姓為紀念在當地為官清廉而即將去京城赴任的趙邦清,為他修建了生祠,「黃童白叟,羅而拜之」。其中忠烈祠是為歷代褒揚忠義精神,建祠追祀為國殉難忠臣烈士之處,祠名「忠烈」。台灣的忠烈祠為中華民國政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所建。依中華民國內政部所頒布《忠烈祠祀辦法》,於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所在地設置忠烈祠,中央政府所在地則設首都忠烈祠,由總統主祭。此外又有供奉義民義民祠

其他例子有醫聖祠南陽武侯祠五公祠:位于海南瓊山國興街道。「五公」是指唐宋兩代被朝廷貶低來海南的五位歷史名臣,即唐朝宰相李德裕、宋朝宰相李綱趙鼎及宋代大學士李光胡銓。他們萬里投荒,不易其志,為海南島的文化教育、經濟的發展做出了不朽的貢獻。海南人民歷代建祠祭祀他們。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雷瓊道道台珠采修建海南第一樓紀念「五公」,故名五公祠。

  • 衢州徐偃王廟:韓愈在《衢州徐偃王廟碑》載:「開元初,徐姓二人相屬為刺史,帥其部之同姓,改作廟屋,載事於碑。後九十年,當元和九年,而徐氏放復為刺史……乃命因故為新,眾工齊事,惟月若日,工告訖功,大祠於廟,宗鄉咸序應。是歲,州無怪風劇雨,民不矢厲,谷果完實

由於祠、廟性質相近,而一些設立時為紀念先賢的祠,後世也會被信眾視作祈福避凶之用,所祭祀的對象也被視為神祇,故有時會混用。一些供奉儒教道教佛教或民間信仰中的神佛、聖人的場所也以祠為名,如黃大仙祠

供奉祖先的宗祠,現在一般通稱祠堂

朝鮮半島的祠自三國時代由中國傳入,在高麗王朝逐漸普及開來,在朝鮮王朝達到繁盛,但現今已較少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