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原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比例原則》,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ISBN:9787302594062。
隨着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傳播知識信息手段[1],除了書籍、報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漸產生和發展起來。但書籍的作用,是其他傳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當代,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書籍仍然是促進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傳播工具[2]。
內容簡介
比例原則被視為公法的「帝王原則」,當下在全球廣泛傳播中面臨適用危機。為了消除合比例性分析存在過大的主觀性與不確定性弊端,應當通過適度引入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構建多元審查基準等路徑,不斷推進比例原則的精確化,但又不能過度限縮合比例性裁量而妨礙個案正義的靈活實現。本書跳出了大多以司法為中心的法學傳統研究範式,從立法者、行政機關、法院、權利人等多元視角,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充分參考德語、英語、中文等國內外大量一手文獻,首次全面從公私法角度系統構建了比例原則適用的方法論體系。
作者介紹
劉權,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德國漢堡大學、北京大學聯合培養法學博士。《財經法學》副主編。2017年入選北京市首批「百名法學英才」培養計劃,2018年獲聘中央財經大學首批青年「龍馬學者」。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紙發表文章30餘篇。翻譯德文名著《為權利而鬥爭》,主編《電子商務的合作治理》等著作多部。曾獲第六屆「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首屆「應松年行政法學優秀成果獎」、首屆「方德法治研究獎」、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30周年「優秀成果獎」等多個獎項。
參考文獻
- ↑ 漲知識:古人用什麼方法傳遞信息?,搜狐,2017-04-03
- ↑ 書究竟有何用?,搜狐,2017-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