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毛花忍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毛花忍冬,忍冬科忍冬屬落葉灌木。漿果紅色,球形。花期6月,果期8~9月。喜涼潤,喜光,耐寒,稍耐瘠薄, 生於林下、林緣、河邊或田邊的灌叢中,海拔2700~4100米。

分布範圍

產陝西南部、甘肅南部、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和西藏東部。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巴塘。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達3-5米;枝水平狀開展,小枝纖細,有時蜿蜒狀屈曲,連同葉柄和總花梗均被疏或密的短柔毛和微腺毛或幾禿淨。
冬芽有5-6對鱗片。
葉紙質,下面綠白色,形狀變化很大,通常矩圓形、卵狀矩圓形或倒卵狀矩圓形,較少橢圓形、圓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2-6 (-7) 厘米,頂端鈍而常具凸尖或短尖至銳尖,基部圓或闊楔形,較少截形或淺心形,兩面或僅下面中脈疏生短柔伏毛或無毛,下面側脈基部有時擴大而下沿於中脈,邊有睫毛;葉柄長3-7毫米。
總花梗長2-6 (-12) 毫米,短於葉柄,果時則超過之;苞片條狀披針形,長約等於萼筒;小苞片近圓卵形,長約2毫米,為萼筒的1/2-2/3,頂端稍截形,基部多少連合;相鄰兩萼筒分離,長約2毫米,無毛,萼檐鐘形,干膜質,長1.5-2 (-4) 毫米,全裂成2爿,一爿具2齒,另一爿3齒,或僅一側撕裂,萼齒三角形;凡苞片、小苞片和萼檐均疏生短柔毛及腺,稀無毛。
花冠黃色,長12-15毫米,唇形,筒長約4毫米,常有淺囊,外面密被短糙伏毛和腺毛,內面喉部密生柔毛,唇瓣外面毛較稀或有時無毛,上唇裂片淺圓形,下唇矩圓形,長8-10毫米,反曲;雄蕊和花柱均短於花冠,花絲生於花冠喉部,基部有柔毛;花柱稍彎曲,長約1厘米,全被短柔毛,柱頭大,盤狀
果實由橙黃色轉為橙紅色至紅色,圓形,直徑6-8毫米。花期5-7月,果熟期8月。[1]

生長環境

生於林下、林緣、河邊或田邊的灌叢中,海拔2700-4100米。喜溫暖、半陰、涼爽、通風、濕潤的環境。要求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偏酸性(黃土)的土壤,忌用鹼性或黏性土壤。適宜生長溫度是12~25℃,夏天要遮陽防曬,冬天要防凍保暖,最好移入室內,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曬,夏秋應有或蔭棚遮擋烈日,並經常以水噴灑地面。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為主。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0℃,氣溫超過30℃或低於5℃則生長停滯。冬季有短暫的休眠期,以後隨溫度上升,花芽逐漸膨大,一般露地栽培在開花,高海拔地區則晚至7~8月開花。
北方在溫室栽培。1月即可開花。耐修剪,隱芽受刺激後極易萌發,可藉此控制樹形,復壯樹體。一般在5月前進行修剪,所發新梢,當年均能形成花蕾,過晚則影響開花。一般立秋前後萌發的新梢。一般每隔 4~5 天澆水1次,宜在晴暖天中午前後進行。具體可視盆土乾燥情況適量澆水。 髮根萌需水量隨之增加。生長稍遲,澆水量應少。一水量不宜過多,並在中午在葉面和地面噴水,以保持濕潤的環境。從 9 月中旬至11月,天氣逐漸轉涼,適應期,為防抽出秋梢,增強越冬抗寒力,澆水量應適量減少。[2]

忍冬果能吃嗎

忍冬果不能直接吃,因為它有毒性,但忍冬果的藥用價值很好,直接吃忍冬果,會有噁心、頭暈等症狀出現,身體也會出現不適症狀,如果食用過多,還有可能會陷入昏迷。

我們在摘下忍冬果之後,可以把它放到陽光下進行暴曬,然後把忍冬果和其它的食物一起煮,這樣不僅可以讓人體的免疫力提高,還有清熱消炎的功效,但也不能大量食用,容易危害人體健康

忍冬果的功效作用

正確食用忍冬果,可以緩解瘙癢,對治療濕疹、皮膚病等有很好的效果;我們還可以用忍冬果來解暑,把忍冬果做成花茶,這樣在飲用的時候,效果會非常好,適當食用忍冬果,還可以幫助人們緩解憂愁,讓人們的清洗更加平和

忍冬果也有抗病菌的作用,適當食用,可以減少患病的幾率,同時忍冬果還有消炎解毒的功效,消腫效果很好。[3]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