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毛黃櫨(變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毛黃櫨(變種)

毛黃櫨(變種),是一種葉多為闊橢圓形稀圓形的植物,生於海拔800-1500米的山坡林中。

基本信息

  • 中文名:毛黃櫨(變種)
  • 形狀: 葉多為闊橢圓形,稀圓形

生產

產貴州、四川

生於

海拔800-1500米

葉背、尤其沿脈上和葉柄密被柔毛; 花序無毛或近無毛而與前一變種相區別。

產貴州、四川、甘肅、陝西、山西、山東、河南、湖北、江蘇、浙江;間斷分布於歐洲東南部,經敘利亞至蘇聯(高加索)。

繁殖方法

採種:選擇結果早,品質優良的健壯母樹,於6月下旬至7月上旬果實成熟變為黃褐色時,及時採收,否則遇風容易將種子全部吹落。將種子採集後風乾,去雜,過篩,精選,晾乾,存放到乾燥陰涼處備用,並防止蟲害、鼠害。

催芽:毛黃櫨種子需經層積處理方可播種。元旦前後,將種子用清水漂洗,與三倍乾淨濕沙拌勻,在背陰處挖深20-40厘米的坑,長寬不超過60厘米×80厘米,將種子放入,上蓋10厘米左右的沙土,中間埋設草把作通氣孔。每半月檢查翻動1次,翌年2月份後一周檢查翻動1次,防止種子腐爛,觀察發芽狀況。同時,注意防止坑底積水或種子過干。3月中下旬種子有1/3左右露白即可播種。

苗圃地準備:選擇土壤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地;施入2000千克/667平方米基肥(以腐熟的農家肥為好)和100千克鈣鎂磷肥。再將圃地的苗床整好,苗床要求寬1-1.2米,長為自然長即可。

播種繁殖:播前3-4天用呋喃丹2-2.5千克/667平方米或地蟲淨1千克/667平方米進行土壤消毒。播種前及時灌足底水。待水滲下後採用條播,先沿苗床垂直方向開寬8-12厘米,深2厘米的播種溝,溝間距10厘米,將催芽後的種子均勻撒於苗床上的播種溝內,用種量5-6千克/667平方米。下種後用過篩細黃土覆蓋種子約1-1.5厘米,輕輕鎮壓、整平,使種子與土密接。

栽培技術

毛黃櫨可利用荒山、荒坡、荒溝以及梯田地埂造林,發展成片毛黃櫨林,另外也可在四旁和地埂等零星地塊種植。

整地:為了保證造林質量,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前要提前整地。緩坡地可採用水平溝整地,25°以上陡坡可用大魚鱗坑整地,溝底或溝坡可採用水平台式整地,整地規格為(40-60)厘米×(40-60)厘米×(30-40)厘米;對零星地塊及土層瘠薄地區可實行見縫插針式的塊狀整地,整地規格至少達到30厘米×30厘米×30厘米。

造林時間:栽植季節宜安排在12月至翌年2月,栽植時間宜選擇陰雨天、陰天。太陽天、天旱土干時不宜栽植。

植苗:裸根苗栽植前要做好苗木漿根工作,有條件的話,還可以使用ABT生根粉來提高成活率。

總的植苗要求是苗正、根舒、栽緊、適當深栽、不窩根。栽植深度為根際以上2-4厘米,大苗深些,小苗淺些。填表土及濕土埋苗根,當填到整地坑深度2/3左右時,把苗木向上輕提,使苗根舒展,苗木正直,再埋土使苗木達到栽植所要求的深度。踩實後填心土及干土,分層壓實。當填土到穴滿,再踩,最後覆細土,並保護窩面呈「饅頭狀」,即「三埋兩踩一提苗」的栽植技術。

撫育管理:剛栽植的幼苗小、苗木矮、生長緩慢,應加強撫育管理,以促進其生長。一是及時鬆土除草。於每年的5-6月份進行鬆土除草,避免傷害幼樹。二是要注意排水,避免積水造成幼樹浸泡,導致幼樹死亡或高溫傷害。三是對造林成活率達不到85%的地塊,在當年12月底及翌年2月前及時用壯苗補植。

四是搞好管護工作,嚴禁在新造林地內放牧砍柴,防止人畜破壞。[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