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民樂縣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民樂縣博物館位於甘肅省民樂縣東街。博物館建於1989年9月,現有民樂歷史文物、水陸畫兩個展廳。館藏文物8815件,其中珍貴文物154件。館藏的116幅水陸畫,時代從明初到清代,質地有絹、布本兩種,畫面工筆重彩,用金銀粉、石青、石綠、硃砂等礦物顏料繪就,顏色至今仍鮮亮如故,對研究中國宗教文化、繪畫藝術、民俗信仰、服飾裝潢等具有重要的價值。

館藏實力

展品珍藏

該館設歷史文物陳列室,展出文物280多件,有新石器時代的陶器、石器和漢墓出土的陶器[1]、木器、錢幣、漢磚、漢瓦較多。此外,還舉辦過多次臨時或巡迥展覽。

館藏文物6000多件,主要有東、西灰山遺址出土的彩陶、石器、炭化麥粒和漢代墓群出土的各種陶器、銅鏡、木器及古錢幣等。

發現隕石

甘肅張掖市民樂縣博物館工作人員在整理庫房文物時,發現一塊奇特的石頭,經專家鑑定是一塊隕石[2]。這次發現的隕石呈鐵青色,長14厘米、寬9.6厘米、高7.5厘米,重量2.44千克,是同體積石頭的2倍。

據了解,隕石地球以外未燃盡的宇宙流星脫離原有運行軌道或成碎塊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石質、鐵質或石鐵混合物質,也稱「隕星」。我國早在公元前687年就有隕石散落的記載。

歷史沿革

建國前是該縣民眾教育館,兼管文物收藏,解放後於1950年成立了縣文化館,負責文物工作。1989年,縣人民政府決定成立民樂縣博物館,與文化館分設。郵編

博物館自成立以來,本着「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積極舉辦各類展覽,進行考古發掘及文物收藏、修復、宣傳、研究等工作,館內工作人員多次在《中國文物報》、《絲綢之路》、《隴右文博》等報刊雜誌上發表論文,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縣博物館已成為民樂縣集參觀、旅遊為一體並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的高品位文化場所,是展示民樂光輝歷史和燦爛文明的基地,也是全縣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建築布局

博物館占地2786平方米,建築面積472平方米,有陳列室5間、辦公用房5間,庫房一座。以上房屋全部是1982年以後新建的。

為進一步展示民樂歷史文化,計劃在縣城新區新建一座3000平方米的博物館大樓,內設歷史文物展廳、水陸畫展廳、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廳、四壩文化展廳及綜合文物文化巡迴展廳,展示民樂歷史文化。

民樂縣博物館位於縣文化中心二樓,是全省出名的縣級博物館之一,館內「藏古今瑰寶,聚歷史文化精華」。有歷史文物和自然標本藏品5160件,其中一級文物1件,二級文物540件,三級文物1079件。按材料質地可分為:峪337件,瓷器18件,玉器25件,木器2=件,書痹256件,錢幣3412件,其他110件。其中「民樂渤精華展「水陸畫展」兩個展室常年對遊人開放,並經常舉辦各種文化、文物專題展、民間民俗美術展、書畫藝術展。現有展廳三個,庫房二個,在這裡可以看到封建皇帝所頒的詔書,也可以看到歷朝各代各式各樣的錢幣,還可以看到從八卦營漢墓群出土的薄胎陶罐及木馬、努箭、盔甲,也可以看到從東、西灰山遺址出土的打制石斧、石刀、石鐮、石鏟、炭化糧籽及紅色陶片,還可以看到畫於明嘉靖年間和清康熙年間的或絹質、或布質的一幅幅生動逼真、細緻精巧的水陸畫。這些文物,將會把遊人的思緒帶入歷史的長河,任你浮想咖。其中,珍藏於館內的樓雕「玉葡萄」,固材象形,葉子舒展翻卷自如,葉脈清晰可辨,葡萄圓潤鮮嫩,晶瑩剔透,宛然剛從藤上摘下來一樣,讓人口舌生津,真是巧奪天工,嘆為觀止,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能工巧匠高度的智慧和高超的枝藝。

視頻

民樂縣博物館 相關視頻

20170706民樂縣首家民營博物館開館
國家文物局:2035年中國將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館強國

參考文獻

  1. 中國陶器發展簡史 ,搜狐,2015-05-30
  2. ——隕石的基本知識!,搜狐,2019-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