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則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水則碑,也可稱則水碑,是中國浙江省寧波市境內的一組河道石碑,位于海曙區鎮明路西側的平橋街口原平橋河中。石碑始建於南宋,曾作為寧波全城水位的標尺,用以判定城內外各碶閘應當如何啟閉,碑名也因此而來。水則碑曾數次湮沒,1999年考古發掘發現明清兩代石碑及碑亭構件若干,為中國首次發現同類遺址。2013年,水則碑作為大運河寧波段的一部分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歷史

南宋淳祐二年(1242年),慶元府發生水災,知府陳塏曾在城內設置平水尺,以確定何時應當開閘放水。寶祐四年(1256年),吳潛主政慶元,在轄境內修建大西壩、澄浪堰等一大批水利工程,使得當地水利設施日趨完善。開慶元年(1259年),吳潛在慶元府城西南月湖四明橋下首設水則亭,亭中立一名為「水則」的石碑,上書一「平」字,作為全城統一的水位標誌。當水平面沒過「平」字時,應當開閘放水,低於「平」字時,應當閉閘蓄水。四明橋因此改稱平橋,流經的河流也被稱為平橋河。吳潛曾作《平橋水則記》,記敘了水則碑的建造目的和原理。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一塊新的水則碑在平橋河樹立。次年,寧波知府鄭威在水則亭旁建造社學,近百年年後社學倒塌,堵塞河道,將水則碑掩埋。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寧紹台道員陳中孚主持疏浚河道時,發現明代的「平」字碑,該碑被樹立在原地。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代理寧波知府楊鉅源在視察水利設施時,發現水則碑尚在,而水則亭已經倒塌。次年夏天,慈谿監生潘鋐請求主持修復水則亭獲准。不到一個月,新的水則亭和碑落成。若干年後,平橋河再度湮塞,至1999年在整治月湖東岸時,明清兩代水則碑經過考古發掘被重新發現[2]

考古發現

1999年,為配合整治月湖東岸,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月湖相關文物進行考古發掘,對水則碑的尋找成為此次考古的任務之一。1999年5月18日,考古工作者在事先預判的遺址範圍內發現了一條石質蓮瓣紋額坊,隨後出土帶有「以均平水」和「惡盈流謙」字樣的額枋及帶有題對的立柱。經過一周的考古發掘,該區域出土兩塊帶有「平」字的則水碑及斗栱吻獸等建築構件。經過考證,碑亭為四柱亭,單檐歇山頂,台基為南宋台基,呈正方形,邊長4.6米。亭面邊長2.3米,石柱殘高1.63至1.78米,邊長0.25米。石碑分別為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和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所立,碑上除「平」字外,還記載了吳潛對水位的測量及採用平橋水位統一城內各處水位的實踐。「平」字第一橫、第二橫和底部對應的黃海高程分別為1.62米、1.36米和1.09米,第二橫水位與當下的常年水位1.33米接近。水則亭遺址在中國屬首次發現,對於研究中國古代水利有重要價值。

視頻

水則碑 相關視頻

大運河10(寧波段):天工人巧

參考文獻

  1. 寧波鎮明路平橋街口「大運河水則碑」,新浪博客,2018-07-15
  2. 我國古代的水文站 ,搜狐,2018-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