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質監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水質監測是中國科技名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詞解釋

水質監測,是監視和測定水體中污染物的種類、各類污染物的濃度及變化趨勢,評價水質狀況的過程。監測範圍十分廣泛,包括未被污染和已受污染的天然水(江、河、湖、海和地下水)及各種各樣的工業排水等。主要監測項目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反映水質狀況的綜合指標,如溫度、色度、濁度、pH值、電導率、懸浮物、溶解氧、化學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等;另一類是一些有毒物質,如酚、氰、砷、鉛、鉻、鎘、汞和有機農藥等。為客觀的評價江河和海洋水質的狀況,除上述監測項目外,有時需進行流速和流量的測定。

2019年5月7日,生態環境部公布了一季度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排名名單,通報了一季度全國水環境質量和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監測方法

當前,我國水環境水質監測技術取得了較快速度的發展,當前我國水質監測技術主要以理化監測技術為主,包括化學法、電化學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離子選擇電極法、離子色譜法、氣相色譜法、等離子體發射光譜(ICP—AES)法等。其中,離子選擇電極法(定性、定量)、化學法(重量法、容量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在國內外水質常規監測中還普遍被採用。 近幾年來生物監測、遙感監測技術也被應用到了水質監測中。

傳統理化監測

在地表水水質監測中,由於監測儀器比較簡單,因此,物理監測指標數據往往比較容易獲得。常用的物理指標監測儀器有測定水濁度的濁度儀,測定色度所用的濾光光度計,測定電導率用電導率儀等,還有多功能的水質監測儀實現了同時測定多項物理指標的效果。

化學指標的監測是地表水監測的重點,隨着國家對有毒有機物污染監測的重視,在儀器的引起及研發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一些監測站已經引進了大中型實驗室監測儀,可現場監測Zn、Fe、Pb、Cd、Hg、Mn等重金屬及鹵族元素、銨態氮、亞硝態氮、氰化物、酚類、陰離子洗滌劑及Se等物質。

生物監測

生物監測是水環境污染監測方法之一,它是利用生物個體、種群或群落對環境污染變化所產生的反應闡明環境的污染狀況,具有敏感性、富集性、長期性和綜合性等特點。在實際監測中已經應用的生物監測方法主要包括生物指數法、種類多樣性指數法、微型生物群落監測方法、生物毒性試驗、生物殘毒測定、生態理毒學方法等,涉及的水生生物涵蓋單細胞藻類、原生生物、底棲生物、魚類和兩棲類。

遙感監測技術

內陸水體水質遙感監測是基於經驗、統計分析或水質參數的光譜特性、選擇遙感波段數據與地面實測水質參數數據進行數學分析,建立水質參數反演算法實現的。水質遙感監測方法可以反映水質在空間和時間上的分布情況和變化,發現一些常規方法難以揭示的污染源和污染物遷徙特徵,而且具有監測範圍廣、速度快、成本低和便於長期動態監測的優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