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漢沽飛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漢沽飛鑔是沿海漁村集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武術為一體的綜合性的地方傳統民俗藝術。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濃郁的地方特色,寄託着當地勞動人民對美滿生活的嚮往和樸素的審美情趣。

在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公布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的通知》中,「漢沽飛鑔」列傳統民間音樂項——鑼鼓藝術類首位[1]

2019年11月12日,入選調整後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起源

漢沽飛鑔大約產生於清朝光緒初年,解放前養船人家都有「飛鑔」的道具。用於出海作業,漁業豐收、捕撈歸來等喜慶活動及酬神。

作為一種傳統民俗文化,漢沽飛鑔一百多年的發展演變遍及全區各街、鎮,已超出沿海漁村的範圍,但還保留着沿海漁村的風采,特別是長蘆鹽場、楊家泊鎮、河西街等群眾自發的飛鑔隊,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賦予新的時代色彩。漢沽「飛鑔」原始用四對鑔,功能是樂器,又是道具,一面大鼓,兩面大為演奏樂器,四名耍鑔人的耍鑔技法有:「淴鑔」、「鑔縷」、「掏鑔」、「懷鑔」、「分鑔」等等。與大鼓、大鐃有機結合,邊演奏邊耍鑔,做出各種動作,如:老樹盤根、插花蓋頂、亮翅等等,正是鑼鼓喧天、躍、海鷗翱翔,以慶漁業豐收,歡送家人出海作業,表現了漁民劈波斬浪、奮勇向前、勇敢無畏的氣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大海的深情。

現狀

漢沽區有十幾個飛鑔隊伍,多次參加天津市各項活動,把飛鑔搬上舞台,參加天津市津沽民間花會大獎賽獲革新二等獎[2],參加中國藝術節天津分會場開幕式演出,天津首屆田野藝術節演出等活動。漢沽飛鑔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漢沽地區獨特的風格特點。

視頻

漢沽飛鑔 相關視頻

點亮非遺之漢沽飛鑔
漢沽飛鑔亮相永定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