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蘇路基督教禮拜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江蘇路基督教禮拜堂坐落於青島市市南區江蘇路15號,由德國膠澳總督府出資,於1908年4月19日奠基,1910年10月23日落成。當時作為旅青的德國信徒禮拜的會堂,不隸屬任何差會或教派,不興辦任何附屬事業,僅作信徒宗教活動之用。教堂所需經費全部由德國膠澳總督府供給,故又稱「德國禮拜堂」。

該堂建築形式為德國古堡式建築,堂內前方正中有祭台,祭台正上方是彩色玻璃拼成的大幅耶穌畫像,祭台右側是拾級而上的大理石砌成的高出地面約1。5米的講道台,祭台左側是施洗用的大理石盆。

教堂簡介

禮拜堂後方是唱詩樓, 裝有管風琴。禮拜堂大廳排列着靠背與跪凳一體的長條凳, 堂中窗戶都是彩色玻璃拼成的教會歷史故事畫面。堂內設施布局被認為屬信義宗的格調。在堂區院內建有二層樓房兩幢。一幢是該堂的附堂, 一幢是傳教士的住宅。該堂建成後,由信義會柏林差會昆祚主持教務。1914年日本侵占青島後,該堂自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 德籍傳教士回國,該堂由在青島的美國差會接管,供在青島的外國信徒使用,又稱「國際禮拜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1年以前該堂由青島同善會德籍牧師主持,1942~1945年由聖公會使用,德國信徒和美國信徒分別在上午和晚上在這裡聚會,直到青島解放前夕。

青島解放後,該堂於1949年12月被青島市人民政府沒收,房屋由青島醫學院附屬醫院使用。1980年經中共青島市委、青島市人民政府批准發還,經過整修後於同年11月2日該堂恢復禮拜, 成為「文化大革命」後青島市第一個正式開放的基督教禮拜堂。該堂亦是青島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青島市基督教協會的辦公地址。

花窗玻璃

花窗玻璃,通過拼組成一幅幅五顏六色的聖經故事,起到了向不識字的民眾宣傳教義的作用,也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而花窗玻璃在建築學上則有牆的作用[1],起到部分的支撐作用。如果是天主教哥特式教堂,則位於主,副入口上的圓形玻璃窗,稱為玫瑰窗;細長的玻璃窗稱為柳葉窗。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內部神秘燦爛的景象,從而改變了羅曼式建築[2]因採光不足而沉悶壓抑的景象,並表達了人們嚮往天國的內心理想。

教堂大都有些昏暗,多數是用燭火照明,現在也用電燈了,有很多還是做成蠟燭的模樣。主要的採光還是靠窗戶,外面的陽光透過花窗照進來,光的反差會很大,所以昏暗中看這些玻璃窗,線條和色彩就更為鮮明。也許這就是設計者的用心所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