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汲冢周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汲冢周書》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續筆》卷十三。

原文

《汲冢周書》今七十篇,殊與尚書體不相類,所載事物亦多過實。其克商解雲「武王先入,適紂所在,射之三發,而後下車,擊之以輕呂,(劍名。)斬之以黃鉞,縣諸大白。商二女既縊,又射之三發,擊之以輕呂,斬之以玄鉞,縣諸小白。」越六日,朝至於周,以三首先馘,入燎於周廟,又用紂於南郊。夫武王之伐紂,應天順人,不過殺之而已。紂既死,何至梟戮俘馘,且用之以祭乎?其不然者也。又言武王狩事,尤為淫侈,至於擒虎二十有二,貓二,麋五千二百三十五,犀十有三,氂七百二十有一,熊百五十一,羆百十八,豕三百五十有二,狢十有八,麂十有六,麝五十,鹿三千五百有二。遂征四方,凡憝國九十有九國,馘磨億有十萬七千七百七十有九,其多如是,雖注家亦云武王以不殺為仁,無緣所馘如此,蓋大言也。王會篇皆大會諸侯及四夷事,云:「唐叔、荀叔、周公在左,太公在右。堂下之右,唐公、虞公南面立焉,堂下之左,商公、夏公立焉。」四公者,堯、舜、禹、湯後,商、夏即杞、宋也。又言:俘商寶玉億有百萬。所紀四夷國名,頗古奧,獸畜亦奇崛,以肅真為稷真,獩人為穢人,樂浪之夷為良夷,姑蔑為姑妹,東甌為且甌,渠搜為渠叟,高句麗為高夷。所敍:「穢人前兒,若彌猴,立行,聲似小兒。良夷在子,(獸名。)弊身人首,脂其腹,炙之藿則鳴。揚州禺禺魚、人鹿。青丘狐九尾。東南夷白民乘黃,乘黃者似騏,背有兩角。東越海(上合下蟲蟲)、海陽、盈車、大蟹。西南戎曰央林,以酋耳,酋耳者,身若虎豹。渠叟以(鼠勺)犬,(鼠勺)犬者,露犬也,能飛食虎豹。區陽戎以(上敝下黽)封,(上敝下黽)封者,若彘,前後有首。蜀人以文翰,文翰者,若皋。康民以稃苡,其實如李,食之宜子。北狄州靡(上弗下禺)(上弗下禺),其形人身枝踵,自笑,笑則上唇翕其目,食人。都郭(亦北狄。)生生,若黃狗,人面能言。奇幹(亦北狄。)善芳,頭若雄鷄,佩之令人不眯。正東高夷嗛羊,嗛羊者,羊而四角。西方之戎曰獨鹿,邛邛距虛。犬戎文馬,而赤(上髟下曷)縞身,目若黃金,名古皇之乘。白州北閭,北閭者,其華若羽,以其木為車,終行不敗。」篇末引伊尹朝獻商書云:「湯問伊尹,使為四方獻令。伊尹請令,正東以魚皮之鞞、鰂醬、蛟瞂、利;正南以珠璣、玳瑁、象齒、文犀;正西以丹青、白旄、江歷、(珠名。)龍角;正北以橐駝、騊駼、駃騠、良弓為獻。湯曰:善。」凡此皆無所質信,姑錄之以貽博雅者。唐太宗時,遠方諸國來朝貢者甚衆,裝詭異,顏師古請圖以示後,作王會圖,蓋取諸此。漢書所引:「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毋為權首,將受其咎。」以為逸周書,此亦無之,然則非全書也。

譯文

我大宋朝以科舉取士,從太宗太平興國以後,恩典開始日益受到重視。然而,這些恩典都是出於皇帝一時的諭旨,從來沒有完全一樣的。起初,士人們考中後朝廷授與什麼官職,他們就接受什麼官職,並不計較官位的高低。太平興國二年(977),取恩科進士一百零九人,呂蒙正以下的四人被授予將作丞之職,其餘的人都被授予大理評事一職,充任諸州通判。三年,取進士七十四人,胡旦以下四人授將作丞,其餘的人都授大理評事,充各州通判及監當。五年,取一百二十一人,蘇易以下二十三人都授將作丞、通判。八年,取二百三十九人,從王世則以下的十八人都以評事的身份任知縣,其他的人都授判司簿尉。不久,王世則等升任通判,司簿尉改為知令錄。次年,這些知令錄們都被破格提升為守評事。雍熙二年(985),取二百五十八人,自梁顥以下二十一人,僅被授為節察推官。端拱元年(988),取二十八人,從程宿以下,都僅被授為權知諸縣簿尉。二年,取一百八十六人,名列前茅的陳堯叟、曾會至被授為光祿丞直史館,而第三名姚揆僅被授為防禦推官。淳化三年(992),取進士三百五十三人,孫何以下,有兩人授將作丞。二人授評事,從第五名以後,都由吏部負責登記,俟後安排。

真宗咸平元年(998),孫僅作為第一名僅被授為防禦推官。二年,從孫暨以下,僅得免選人官罷了。大概當時真宗守表尚未親政,這兩榜都是由禮部所放,因而大大降低了規格。到了咸平三年,陳堯咨登第,在他之後有六人授將作丞,四十二人授評事;第二甲一百三十四人,都授節度推官、軍事判官;第三甲八十人,都授防團軍事推官。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1]、王應麟的《困學紀聞》[2],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3]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容齋隨筆》[4]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汲冢周書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