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縣檔案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汶上縣檔案館館藏檔案95個全宗,24個門類,檔案案卷65532卷(件),資料11300卷(冊)。主要構成:文書檔案、專門檔案、實物檔案、聲像檔案。其中文書檔案包括建國前的革命歷史檔案15卷及建國後檔案,是目前館藏的主體;專門檔案包括人口普查、階級成份、訴訟、房地產、死亡幹部、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科技等檔案;實物檔案主要包括錦旗、獎牌、獎盃、證書、印模等;聲像檔案包括歷次黨代會、人代會、政協會及汶上縣名優產品、文物、先模人物等錄音、錄像、照片。檔案整理編目情況:案卷目錄276本、全引目錄464本、歸檔文件目錄21本、專題目錄18本。數字化[1]檔案進程情況:錄入案卷目錄28324條,全引目錄257190條,全文掃描5370張。開放檔案為滿30年的40個全宗340卷。
館藏資源
館藏各種資料(圖書、期刊、報紙、地圖等)萬餘冊,所藏書籍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方面,內容豐富。收藏的《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大眾日報》等報刊的合訂本,時間跨度較大,數量多,其中1920年創辦的《民國時報》,1923年創辦的《新時代》,1935年創辦的《救國日報》,日本昭和十七年(1942年)12月繪製的《山東省全圖》等報刊、地圖尤為珍貴。
館藏特色珍品檔案:
《八省運河泉源水利情形總圖》(2002年被國家檔案局列為「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六省黃河堤工埽壩情形總圖》(2010年被國家檔案局列為「中國檔案文獻遺產」),明萬曆戊申年(1608年)《汶上縣誌》、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清宣統三年(1911年)編修的《汶上縣誌》。
《八省運河泉源水利情形總圖》繪製於清代同治年間(1863年),運河流經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蘇、山東、直隸八省的彩色手繪情形總圖,漢文,全一冊,長937.5厘米,寬27.3厘米,全幅面積25593.75平方厘米。摺疊式,小楷注釋,硬殼包裝,詳細繪製了運河流經的縣、鎮、村汛界,河流分支,流經水域,流經長度,沿岸行政區域,地形地貌等。原存於清朝廷工部,後流散民間。
《六省黃河堤工埽壩情形總圖》繪製於清代同治年間(1863年),系手工彩繪,長912.5厘米、寬27.3厘米,全幅面積24911.25平方厘米,折迭式,彩絲綢作表,硬殼包裝,製作精細,詳細地描繪了當時黃河從青海省的巴顏喀拉山發源地,經甘肅、陝西、山西、河南、山東、江南六省入海的全過程,途中流經的州、縣、鎮、村莊、橋涵、閘、堤土埽壩及其支流都用漢文小楷加以翔實的標註。
相關資訊
汶上縣縣委常委、辦公室主任裴艷昌到汶上縣檔案館開展工作調研
2月10日下午,汶上縣縣委常委、辦公室主任裴艷昌到汶上縣檔案館開展工作調研,汶上縣委辦公室副主任、縣檔案局(館)局(館)長鄧承新及館班子成員陪同調研。
裴艷昌首先對各科室辦公用房、功能用房及檔案庫房進行現場查看了解。
隨後召開了全體人員會議,鄧承新詳細匯報了2021年全縣檔案工作開展情況和2022年重點工作思路。
裴艷昌主任在認真聽取匯報後,對汶上縣檔案館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並提出要求,一要提高對檔案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新形勢下檔案工作在為國守史、資政育人、服務群眾、城市建設[2]等方面正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要抓住機遇,久久為功,干出實績,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推動我縣檔案事業更上一層樓;二要認清當前全縣檔案工作形勢。由於檔案接收欠賬較多,各單位對檔案工作重視程度不夠,檔案業務不夠熟悉,要在業務指導、執法檢查和業務創建活動中常提醒、勤宣傳專業知識。三要解放思想,發揚創新精神。把傳統的工作融入現代,用現代的管理水平促進業務的提升,加強學習交流,努力探索新形勢下檔案收集、保管和利用的新方法和新途徑。四要堅定信心、樹立導向,按照市縣「爭一流、爭第一、爭唯一」的要求,以點帶面抓全局,奮力開創新時代檔案工作新局面。
參考文獻
- ↑ 什麼是數字化?數字化的概念及內涵 ,搜狐,2021-02-01
- ↑ 城市建設要以人為本,搜狐,202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