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北梆子周春山 先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周春山(1935年——2006年),男,河北梆子演員。河北省趙縣西湘陽村人。他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由於其母痴迷於河北梆子,便把8歲的小春山送進了本村俱樂部學習演戲。當時,正處於日寇瘋狂「掃蕩」的1942年,俱樂部除逢年過節演出傳統戲外,更重要的任務是配合八路軍地下黨組織進行宣傳工作。因此,小春山跟隨母親在俱樂部參加了宣傳抗日鬥爭的《血淚仇》、《答應要求》、《雙逃難》、《雙河山》等劇目的排練和演出。就這樣,春山在艱難困苦的抗日大潮中學會了演戲,顯露出表演藝術的天分。 [1]

  在他15歲時,也就是1945年新中國成立後,當年的俱樂部正式改為西湘陽村劇團,此時的春山已經是一個有七年藝齡的「小老演員」。在村劇團他正式學演的傳統劇目是《江東記》。這齣戲是作為河北梆子鬍子生既難學又難唱的一個吃功戲。但憑着他聰穎和有一副好嗓子的天賦,加上勤奮與刻苦,硬是拿了下來。首次在村中演出,就博得滿堂喝彩。此後,唱到哪裡紅到哪裡。後來,又陸續學演了《桑園會》、《四郎探母》、《斬黃袍》、《大登殿》等戲,與同村後來成名的路翠閣同台演出。「小青衣」、「小胡生」的默契配合和出色表現贏得周邊十里八鄉觀眾的青睞。此時的周春山已從最初的「小老演員」一躍而為趙縣境內走紅的「鬍子生」。 [2]

  由於周春山的出類拔萃,於1954年被正定縣河北梆子劇團以特需人才調入,成為一名國營劇團的正式演員。入團之後,在領導、老師培養之下大有長進,先後排演了《青山英烈》(飾老頭)、《打金枝》(飾唐王)、《斬竇娥》(飾竇天章)等,均獲好評。1955年至1957年連續三年獲先進工作者光榮稱號,並於195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59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自此,周春山進入了向藝術巔峰的挺進階段。 [3]

  周春山24歲時(1959年),因其「極富潛力,大有作為」而被河北省青年躍進劇團選調入團,作為重點培養對象。他在李桂春(藝名小達子,時任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副院長)指導下,學演了《回荊州》和後部《蝴蝶杯》等劇,期間深得李(桂春)派藝術真傳。從此,在藝術上有了長足的進步。他在《蝴蝶杯》(飾田雲山)、《教子》(飾薛保)的表演中恰到好處,做到了塑造好角色又不搶戲,這在綜合的舞台表演藝術中實屬難能可貴。正因如此,在有關專家和觀眾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蝴蝶杯》一劇於1980年錄製成電視片,由中央台播出,贏得廣泛讚譽。 [4]

  在《寶蓮燈》一劇中,周春山飾演後部劉彥昌。通過《寶蓮燈》的排演,使他在藝術上又有新的提高。他的[慢板]唱腔在傳統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揮,調高而柔,剛柔並蓄。當時被評論界譽為「酣暢淋漓,行雲流水」。這齣戲曾在福建前線、上海、南京、武漢、北京、天津等地演出。所到之處,反響強烈。他那蒼勁豁亮的嗓音和極富特色的唱法,引起了業內外人士廣泛的關注,並給予充分的讚揚。此時,周春山的演唱藝術已進入爐火純青的階段。1961年,毛主席和周總理又看了《寶蓮燈》,對整個演出也給予好評。中國唱片社將《寶蓮燈》製成密紋唱片。周春山的唱腔在廣播中經常播放,對河北梆子男生唱腔的發展頗有影響。1976年,《寶蓮燈》被拍成電影在國內發行。由他演唱的「十五年前登此峰」成為久唱不衰、戲迷久學不厭的經典唱段。 [5]

  周春山還排演了《千古恨》一劇,飾鄭司成。這是個唱做並重的悲劇人物,他很好地完成了這一角色的創造。通過這齣戲,他在表演上又有了新突破。以後他又在《南海長城》一劇中扮演了赤衛伯,成功地塑造了一個老民兵的形象,為河北梆子排演現代戲摸索了經驗,立下了功勞。《南海長城》當時很受觀眾歡迎,河北電台為他錄製了《南海長城》選段,向廣大聽眾教唱。天津的報紙為《南海長城》發表評論文章,對他繼承傳統勇於出新的唱法給予高度評價。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周春山參加了《龍江頌》和《紅燈記》的排演工作,分別飾演阿堅伯和李玉和,在河北梆子表現現代生活的道路上不斷進行探索,並取得了卓著的成就。 [6]

  周春山曾擔任三團副團長、二團黨支部書記等職,也是劇院管理隊伍中的佼佼者。

  回顧周春山先生五十餘年的演藝生涯,感觸頗多。按周春山先生個人總結的話說,有如下幾點:「第一,從我調入躍進劇團至1980年,是我做出成績的二十多年,同時也是我在藝術上逐步走向成熟的二十多年。第二,在其後的二十多年間,主要致力於劇團的管理、演員培養等工作,即為河北梆子藝術事業貢獻餘熱的二十餘年。第三,因病魔纏身近十年臥床治療,乃為黨、為社會增加負擔的十年,也是我不願做,但又無能為力,心情最為沉重的十年。」 [7]

  周春山雖然離我們而去,但他的敬業精神和輝煌業績,將永遠是河北梆子事業後人學習的楷模。 [8]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