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南大別山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觀測研究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河南大別山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觀測研究站大別山地處鄂豫皖三省交匯處,介於北緯30°10′-32°30′,東經112°40′-117°10′,東西連綿約380公里,南北平均寬度約175公里,是長江-淮河的天然分水嶺。

機構簡介

由於大別山區人類活動強度顯着高於毗鄰山區,地帶性原生穩定群落皆已退化,森林資源[1]銳減、水土流失嚴重且日趨嚴峻,所以開展地帶性植被-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的恢復重建以促進區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顯得尤為緊迫。大別山區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以及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因此,建設河南大別山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開展大別山森林生態系統恢復和重建、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等長期定位觀測、科學研究、技術示範和科技服務,將為國務院《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提供科學依據。大別山站主要觀測研究點建於雞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輻射觀測研究點分別設置在黃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金剛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連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南灣林場。

二、基礎和優勢

(1)學科優勢:依託單位河南大學擁有生物學、生態學、地理學的等本科、碩士和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大別山站的優勢學科為全球變化生態學和流域生態學。(2)平台優勢:學校擁有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地理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室內實驗平台,同時擁有「河南大學雞公山生態研究站」和「河南大學信陽森林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等野外實驗平台;已經積累了多年的「水土氣生」各方面數據。大別山站擁有標準氣象站2個、具有接待100人左右的生活和工作條件。(3)地方合作優勢:為了建立大別山站,河南大學與信陽市政府、信陽市林業局、雞公山保護區、南灣林場等簽訂了合作協議且明確了科研建設樣地和實驗樣地的長期土地使用權。(4)研究基礎優勢:近五年,大別山站承擔了30多項科研項目和課題,在研項目總經費超過4000萬元。在生態學、生物學國際頂級期刊Ecology、Global Change Biology、Agriculture and Forest Meteorology、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New Phytologist等發表SCI論文96篇。(5)團隊優勢:大別山站現有固定人員62人,其中正高21人、副高12人、中級26人、技術支撐崗4人、在讀研究生和博士後[2]70人。大別山站學術帶頭人包括「國家傑青」2人、中科院「百人計劃」4人,其中2人曾長期擔任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站長。

三、研究方向和內容

以大別山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生態系統為對象,圍繞其天然次生林的結構和功能及其對環境變化的響應和反饋,開展長期定位觀測、科學研究、技術示範和科技服務,為實現天然次生林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恢復以及淮河流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支持。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退化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植被恢復重建及其維持機制

森林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物資源優化利用

全球變化驅動的大別山植被交錯區物種擴散動態

流域生態地理特性時空分異規律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四、學術委員會名單

主任:康樂院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河北大學)

副主任:韓興國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傅聲雷教授(河南大學)

委員:

白永飛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謝 平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吳慶龍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南京湖泊研究所)

蔡慶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周國逸教 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王希華教 授(華東師範大學

萬師強教 授(河北大學)

尹侗明教 授(南京林業大學

李春陽教 授(杭州師範大學)

孫書存教 授(南京大學)

鄒建文教 授(南京農業大學)

韓士傑教 授(河南大學

五、硬件設施

研究站擁有辦公實驗樓和宿舍樓各一棟,面積1200餘平米,各類設施投資3000餘萬元。

參考文獻

  1. 我國森林資源的類別、特點及功能,搜狐,2020-10-27
  2. 什麼是博士後?,搜狐,2018-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