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南省免疫學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河南省免疫學會成立於2004年,並於同年9月25日在河南省鄭州市河南省科技館召開成立大會和第一屆全省學術研討會,來自全省各地126位代表參加了會議。

機構簡介

中國免疫學會副秘書長林嘉友教授和秘書魏薇代表中國免疫學會到鄭祝賀。河南省科協副主席何風蓮女士、鄭州大學醫學院領導蒞臨會場並發表講話。河南省免疫學會籌備組作了關於河南省免疫學會籌備工作的報告,宣讀了河南省免疫學會章程草案,與會代表對草案進行了熱烈地討論並通過。會議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選舉產生了第一屆理事會,成立了秘書處。學術報告後,討論成立了學會辦事機構並進行了分工,制定了學會工作目標和各工作委員會職責。

理事會

2006年12月16-18日,河南省免疫學會第一屆第二次學術研討會在鄭州召開。特邀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免疫學會理事長曹雪濤教授做專題講座。河南省科技廳領導、鄭州大學校領導參加了大會開幕式,會議期間宣布成立了腫瘤免疫、神經免疫、胃腸病[1]與肝病免疫、動物免疫、幹細胞與免疫、重症肌無力專業委員會,張明智、許予明、劉占舉、許蘭菊、楊波、張清勇教授分別擔任上述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隨着免疫學會活動影響力加大和專業委員會的成立,會員人數迅速增加。

2009年11月,河南省免疫學會第二屆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在河南新鄉召開,邀請到中國工程院院士動物免疫學家張改平教授和973首席科學家、中國生物物理研究所秦志海教授做專題講座。此次會議期間進行了換屆選舉,成立了第二屆理事會。

2011年11月在鄭州大學召開河南省免疫學會第二屆第二次學術會議,邀請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王盛典研究員和吉林大學馮書章教授做報告。省內學者也進行了學術交流。

2014年5月3-4日,河南省免疫學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在河南省武警總隊醫院召開。高揚教授代表中國免疫學會致辭。大會特別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着名動物免疫學專家張改平教授做了「新概念疫苗」的專題報告,特別邀請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徐建青研究員做了「新型艾滋病疫苗策略與疫苗機制研究」的專題報告。會議收到論文125篇,評選出優秀論文15篇,300餘名會員參加了本次會議,15名省內專家在腫瘤免疫與細胞治療、動物免疫、自身免疫、免疫調節機制等專題進行了大會學術交流。大會進行了換屆選舉,產生了第三屆理事會,特別聘請張改平院士為榮譽理事長。

2014年7月24日成立了河南省免疫學會血液病[2]理實驗診斷專業委員會,吸收了省內從事相關實驗技術的專業人員加入學會,對於推廣流式細胞技術在疾病診斷中的應用、提升基層診療水平起到積極作用。河南省人民醫院翟亞萍教授被選為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2015年3月28日成立了自身免疫實驗診斷專業委員會,大會邀請了國家科技部863計劃課題同行評議和評審專家、中國自身免疫實驗診斷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李永哲教授,中國免疫學會臨床免疫分會青年委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賈園教授,中國免疫學會臨床免疫分會副主任委員、廣州南方醫院孫爾維教授等國內自身免疫相關領域知名專家教授出席。省內從事自身免疫實驗診斷、腎臟病、風濕免疫疾病及基礎研究等領域200餘名學者參加此次大會。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王春燕教授被選舉為主任委員。

2015年6月27日河南省免疫學會感染與分子免疫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學術研討會在河南省開封市河南大學淮河醫院召開。來自全省從事醫學微生物學、感染病學、分子免疫學的業內人士共計280餘人參加了會議,河南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姬新穎教授當選為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2015年8月14-16日由中國免疫學會主辦,河南省免疫學會承辦、鄭州大學協辦的「中國免疫學會第五屆免疫學新進展研討會」在鄭州大學召開。中國免疫學會理事長、中國科技大學田志剛教授主持開幕式。出席開幕式的嘉賓還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呂群燕教授;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霍金花主席;鄭州大學校長劉炯天院士;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院士;中國免疫學會秘書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曹雪濤院士;中國免疫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何維教授;中國免疫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高福院士。

學術活動緊湊地安排在為期兩天的日程中,專家的精彩報告和淵博的學識深深吸引參會學員,學員們對領域的發展和新技術的進步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積極參與,認真學習和主動提問,部分學員甚至站着聽完專家報告。2015年8月16日下午五點,「中國免疫學會第五屆免疫學新進展研討會」在濃郁的學術氛圍中圓滿結束。

2016年1月10日河南省免疫學會生殖系統免疫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省級繼續教育項目《復發性流產診療新進展》學習班鄭州召開。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崔金全教授當選為主任委員。

河南省免疫學會各專業委員會每年承擔國家和省繼續教育項目,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