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南滎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河南滎陽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滎陽位於鄭州西15公里,是河南省距省會最近的縣級市,下轄9鎮3鄉2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風景區管委,人口59萬(2013年),面積908平方公里,其中城鎮建成區面積17平方公里。滎陽是象棋的故里、鄭氏的祖地、閥門之鄉和建築機械之鄉。先後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縣(市)、全國科普示範試點縣(市)、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市)、國家衛生城市、省級園林城市、河南首批23個對外開放重點縣市和35個擴權縣市之一。歷史上,滎陽曾湧現出許多著名人物、社會賢達和仁人志士,戰國時法家人物申不害、唐朝文人鄭虔、晚唐詩人李商隱都出生於滎陽,宋代的王博文。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的有20多種,探明儲量的有原煤、鋁礬土、大理石、石灰石、花崗岩等12種。其中原煤儲量豐富,總量達6億噸。水資源豐富,市區建有水廠2座,日供水能力3.2萬噸。滎陽市盛產小麥、玉米、棉花、花生、冬桃、金銀花、石榴、柿子等。河陰石榴古為宮廷貢品,久負盛名;萬山冬桃一枝獨秀,享譽中州;滎陽柿子甲天下,柿餅以質軟糖多,馳名中外,柿霜糖藥食兼優。

基本內容

中文名:滎陽

省:河南

國家:中國

行政區類型:縣級市

滎陽簡介

滎陽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滎陽是鄭氏和潘氏等姓氏的發源地,也是象棋上的「楚河漢界」的發源地。滎陽地理位置險要,素有「兩京襟帶,三秦咽喉」之稱,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重鎮,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戰役曾發生於此。例如,劉邦與項羽以滎陽的鴻溝中分天下,三國時劉備、關羽和張飛在滎陽的虎牢關前「三英戰呂布」,章邯、吳廣、李世民、竇建德和李自成等歷代兵家都曾在滎陽演繹戰爭大戲。在兩漢時期,滎陽曾是和長安、洛陽平級的「富冠海內」的「天下名都」。滎陽郡冶鐵作坊是世界上最早的冶鐵作坊之一,其冶鐵高爐為當時世界之最。滎陽是著名詩人李商隱和著名思想家申不害的家鄉;有「詩豪」之稱的著名詩人劉禹錫,死後也長眠在滎陽這片土地上。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韓愈和柳宗元等一批著名詩人和文學家曾在滎陽留下足跡和不朽的詩篇。滎陽被中國詩歌學會授予「中國詩歌之鄉」的稱號、被中華詩詞學會授予「中華詩詞之鄉」。

滎陽區位優勢明顯,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和較好的發展前景。隴海鐵路、310國道、連霍高速公路、鄭西客運專線從滎陽穿過;西氣東輸工程和南水北調工程在滎陽交匯;滎陽是距省會鄭州最近的縣級市,也是中國未來最具發展潛力的中小城市之一。滎陽是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級市,是國家衛生城市,是全國科技百強縣級市。滎陽是全國最大的建築機械、礦山機械、紡織機械、白剛玉以及閥門生產基地。滎陽的少林客車是中國第3大客車製造商,產品榮獲「中國名牌」,遠銷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滎陽是河南省會鄭州市轄縣級市,距離省會鄭州僅15公里,她西望古都洛陽,南眺中嶽嵩山,北瀕九曲黃河,東接省會鄭州,是黃河中下游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全市總面積908平方公里,轄九鎮三鄉兩個街道辦事處和一個風景區管理委員會:索河街道、京城街道、崔廟鎮、喬樓鎮、豫龍鎮、廣武鎮、王村鎮、汜水鎮、高山鎮、劉河鎮、賈峪鎮、城關鄉、高村鄉、金寨回族鄉、環翠峪風景名勝區,人口65萬,有漢、回、滿、土家、壯、羌、侗、布依8個民族,漢族59.8多萬人,少數民族2.5萬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97人。2009年,完成GDP360億元,財政收入15.3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6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200元,人均GDP58064元(人民幣)8634元(美元),在第十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中居第64位,在2007年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中居第5位,2008年10個鄉鎮跨入河南省鄉鎮百強行列,是全省百強鄉鎮最多的縣級市。綜合實力位居河南省縣(市)第二位。

行政區劃

滎陽市轄2個街道、9個鎮、3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索河街道、京城街道、崔廟鎮(國家級重點鎮)、喬樓鎮、豫龍鎮、廣武鎮、王村鎮、汜水鎮、高山鎮、劉河鎮、賈峪鎮、城關鄉、高村鄉、金寨回族鄉、環翠峪風景名勝區。302個行政村,2439個村民組,4個居委會。共有135000多戶,57萬多人,其中農業人口127000多戶,52.8萬多人;非農業人口7000多戶,4.1多萬人。有漢、回、滿、土家、壯、羌、侗、布依8個民族,漢族59.8多萬人,少數民族2.1多萬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97人。

行政代碼 面積 駐地 簡介

索河街道 410182001 索河街道隸屬於河南省滎(xíng)陽市,滎陽市位於河南省中北部,鄭州西15千米,北臨黃河,是隸屬於省會鄭州的一個縣級市,也是河南省距省會最近的縣級市。   

京城街道 410182002 京城街道隸屬於河南省滎(xíng)陽市,滎陽市位於河南省中北部,鄭州西15千米,北臨黃河,是隸屬於省會鄭州的一個縣級市,也是河南省距省會最近的縣級市。  

喬樓鎮 410182101 喬樓鎮位於滎陽市中部,緊鄰市區,東與豫龍鎮相接,南與崔廟鎮相望,西與城關鄉接壤,全鎮轄區總面積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0000畝,轄18個行政村,185個村民組……

豫龍鎮 410182102 豫龍鎮地處滎陽東部,距滎陽市區2公里,鄭州10公里,西臨滎陽市區,東與鄭州市中原區相接,南與本市賈峪鎮毗連,北與本市廣武鎮相鄰。東西寬度為8.2千米,南北長度為……

廣武鎮 410182103 " 滎陽市廣武鎮位於鄭州市西北30公里、滎陽市東北13公里處,北部緊臨黃河,地理位置在東經113°69′——113°30′、北緯34°36′——34°58……

王村鎮 410182104 滎陽市王村鎮位於滎陽市西北部,南望巍巍伏山,北靠滾滾黃河,全鎮91平方公里,轄23個行政村,181個村民組,56000口人。這裡地勢平坦,土地肥沃,風景秀麗,氣……

汜水鎮 410182105 汜水鎮,古稱「雄鎮」,是河南省滎陽市轄鎮。東接七朝古都開封,西連九朝古都洛陽,南有嵩岳名剎少林寺,北依華夏之源黃河,中有汜河水蜿蜒流淌,緊鄰鋁城上街區,與鞏義市……

高山鎮 410182106 高山鎮位於滎陽市西部,東距鄭州30公里,東經118°,北緯34°,東鄰310國道,鄭洛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美麗的汜河蜿蜒環繞,我鎮屬典型的黃土丘陵地區,地勢是西南……

劉河鎮 410182108 劉河鎮位於滎陽市西南部,距滎陽市區15公里,東鄰崔廟鎮,南接環翠峪風景區,西連鞏義市米河鎮,北毗峽窩鎮,轄區總面積32.6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郵政編碼:4……

崔廟鎮 410182109 崔廟鎮隸屬滎陽市,鎮政府設在崔廟自然村,轄崔廟、盆窯、項溝、索坡、竹園、翟溝、石井、車廠、石坡、老莊、王宗店、白趙、王泉、栗樹溝、蘆莊、界溝、鄭崗、鄭莊、寺溝、……

賈峪鎮 410182110 賈峪鎮原為賈峪鄉,1994年5月撤鄉建鎮。隸屬河南省滎陽市,位於滎陽市區東南12公里、鄭州市區西南15公里、新密市區東北20公里的「金三角」地帶,總面積83.7……

城關鄉 410182200 城關鄉位於省會鄭州西15公里,滎陽市西北部,是滎陽市的中心鄉鎮,區域面積54.4平方公里,轄28個行政村,161個村民組,總人口4萬人。全鄉綜合經濟實力位居滎陽……

高村鄉 410182201 高村鄉位於滎陽市北部,總面積57.82 平方公里,轄18 個行政村,51 個自然村,149 個村民組,總人口40351 人,50813 畝耕地,地勢平坦、交通便……

金寨回族鄉 410182204 金寨回族鄉位於滎陽市西北,距市區10公里。全鄉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南鄰310國道,北靠鄭洛高速公路,高速路引線從鄉穿過。1986年省政府批准成立金寨回……

歷史沿革

今天的滎陽,由歷史上的東虢、京、滎陽、成皋、汜水、滎澤、武泰、河陰、廣武等縣和地區分合演變而成,其所轄的地域,在鄭州城區以西、汜水虎牢關以東、嵩山山脈東段浮戲山以北、黃河中下游分界處的廣武山以南。在這片廣大的地區內,土地肥沃、物產豐饒、人傑地靈、山川秀美,並且有滎陽關、虎牢關等險關要隘,有廣武山、鴻溝等名山溝川。滎陽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立縣歷史已有2200多年,為歷代政治要區和軍事重鎮。   

滎陽是歷史上的政治要地滎陽東有鴻溝連接淮河、泗水,北依邙山毗鄰黃河,南臨索河連嵩山,西過虎牢關接洛陽、長安,地勢險要,交通便利,在歷史上是郡治要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全國建立秦朝後,在滎陽設置三川郡,轄滎陽、鞏、京等縣;西漢時改三川郡為河南郡,轄滎陽、成皋(今滎陽汜水鎮)、故市(今鄭州西北)、密縣、中牟、新鄭、苑陵等縣。西晉泰始元年(265年),改河南郡為滎陽郡,郡治仍在滎陽。   

北魏時,在武牢(即虎牢關)設北豫州部,置滎陽郡。北周滅北齊後,將滎陽及其附近地區組成的北豫州改為滎州,州治所設在成皋(即武牢關、虎牢關)。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將北周時的滎州改名為鄭州,下轄滎陽、成皋、密、內牟(即中牟)、苑陵(今新鄭東北)等縣,鄭州州府治所仍設在成皋(即虎牢)。唐朝時,鄭州的行政建置有所變化,其轄區變為密縣汜水滎陽滎澤成皋等縣,直到唐太宗貞觀七年(633年),鄭州州府治所才從成皋移至管城(今鄭州市管城區)。   

1949年元月,豫西四分區改組為中共鄭州地委與鄭州專員公署(開封專區前身),由登封大金店遷來滎陽,轄新鄭、鄭縣、密縣、登封、鞏縣、滎陽、成皋7縣,辦公地點設在滎陽。直到1954年2月,中共鄭州地委和鄭州專員公署由滎陽遷開封,改稱開封專區。   

滎陽是歷史上的軍事重鎮 在有記載以來的歷史上,滎陽是歷代兵家必爭之所:春秋時,晉楚爭霸,曾大戰於此;公元前230年,秦滅韓國後,為加強對中原地區的控制,在滎陽廣武山麓建敖倉,儲積大量糧食並派駐重兵,使滎陽一躍成為著名的軍事重鎮;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親率大軍圍攻滎陽,在這裡與秦軍大戰,後吳廣戰死於滎陽;楚漢戰爭時,滎陽更是爭奪的中心,劉邦與項羽在這裡長期對峙、反覆爭奪,最終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三國時,曹操在滎陽遭遇董卓大將徐榮「到滎陽汴水,遇卓將徐榮,與戰不利,士卒死傷甚多。太祖為流矢所中,所乘馬被創,從弟洪以馬與太祖,得夜遁去。」(引自《三國志 魏書 武帝紀》)。而在文學作品《三國演義》中,劉備、關羽、張飛與呂布在滎陽的虎牢關(今滎陽市汜水鎮)大戰,這就是有名的「三英戰呂布」。唐初,秦王李世民在滎陽虎牢關、牛口峪一帶與割據勢力竇建德決戰,以三千鐵騎敗敵十萬大軍,迫使盤踞洛陽的王世充投降唐朝,奠定了唐朝統一天下的根基,這就是史上著名的「虎牢之戰」;明末崇禎八年(1635年),高迎祥、張獻忠等十三家七十二營農民起義軍集合滎陽大海寺,根據李自成提出的「分兵定向」的主張,各路義軍四面出擊,開創農民起義走向輝煌、明王朝統治開始崩潰的新時期。   

滎陽在歷史上是水運樞紐,糧儲中心大禹於滎澤分大河為陰溝,引注東南。魏惠王開鴻溝,在滎陽北開口(滎口),引黃水經圃田入大梁。秦始皇疏鴻溝以通淮、泗,漕運淮河南北糧食至滎陽敖倉。隋煬帝大規模修治洛、黃、汴河,稱通濟渠,溝通南北,連接東西,是當時的水運樞紐。唐代輸天下之糧於武牢倉、河陰倉,再運至長安。北宋視汴河為國之命脈,漕運四方糧食至汴梁,滎陽人稱為運糧河。當時,滎陽經濟發達,市場繁榮。   

滎陽是歷史上富冠海內的「天下名都」 公元前360年,戰國時的魏國在滎陽開鑿了鴻溝,自滎陽引黃河水流向東南,與淮水、泗水、濟水、汝水等匯合,把滎陽同陳(今淮陽)、山東的定陶等著名城市以及江淮一帶連成一個商業貿易網。鴻溝既可以用於水運,又能灌溉農田,在戰國至秦漢魏晉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對促進鄭州地區的經濟發展起了很大作用。鴻溝與黃河交匯處的滎陽,由於水陸交通方便,春秋戰國以後地位日升,西漢至西晉、北魏時期,滎陽一直為郡治之所,管轄今鄭州、開封的大部分地區。這時的滎陽,不但是鄭州地區的中心,而且是中原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這是滎陽的繁榮時期。西漢時期主管財政的大司農桑弘羊,就把滎陽列為「天下名都」之一,與薊(今北京市)、邯鄲、洛陽等著名城市並列。[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