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河魨
he tun

中文學名:河魨

拉丁學名:takifugu

門:脊索動物門

綱:輻鰭魚綱

目:魨形目

科:魨科

屬:東方魨屬

河魨[1](Tetraodontidae;pufferfishes),俗稱河豚,古時稱肺魚。硬骨魚綱魨科魚類的統稱。中國食用的河豚皆生息於河中,因捕獲出水時發出類似豬叫聲的唧唧聲而得名河"豚"。另有氣泡魚、吹肚魚、河豚魚氣鼓魚、乖魚、雞抱、龜魚、街魚、蠟頭、艇鮁魚等稱呼。

河魨為暖溫帶及熱帶近海底層魚類,棲息于海洋的中、下層,有少數種類進入淡水江河中,當遇到外來危險時使整個身體呈球狀浮上水面,同時皮膚上的小刺豎起,藉以自衛。常見的有紅鰭東方魨、暗紋東方魨、黑鰓兔魨、凹鼻魨、黑斑叉鼻魨等。

形態特徵

河魨具有眾所皆知的圓滾滾身軀,一般體長在100~300mm左右,大的可達630mm以上。大部分生活在海中,但在淡水及海、淡水匯合處也可發現。它們在水中吹動水和空氣,使泥沙飛起,然後捕食躲在沙中的生物。因為牙齒和頜骨很堅硬,所以連極硬的貝殼也能咬碎。

全體橢圓形,前部鈍圓,尾部漸細。吻短,圓鈍;口小,端位,橫裂。上下頜各具有2個板狀門齒,中縫明顯。唇發達,下唇兩端向上彎曲在上唇的外側。眼小,鰓孔小,為一弧形裂縫,位於胸鰭的前方,體表密生小刺。背鰭位置很後,與臀鰭相對;無腹鰭;尾鰭後端平截。體背灰褐,體側稍帶黃褐,腹面白色;體背、側面的斑紋隨種類不同而各異。

分布範圍

河魨在我國資源甚為豐富,年產量約達3~4萬噸,沿海一帶幾乎全年均可捕獲。在長江、珠江則在春、夏之間出現汛期,為沿海及江河中下游的主要漁業對象之一。在我國,從遼寧至廣東沿海共生活着30多種河魨,其中的暗色東方魨進入長江、珠江等水系的中、下游。?

生活習性

洄游

每年3月由外海游至江河口的鹹淡水區域產卵。唯有暗色東方魨(Fugu obscurus ,英文名:Obscure puffer)一種成群溯河進入淡水,5~6月在江河中有產卵;懷卵量一般在4~5萬粒間。秋季水溫下降,開始降河,和其它種類一樣游向深海區,12月初返回深海區越冬。當年出生的幼魚在江河或通江的湖泊中生活,到翌年春才回到海里,在海里長大至性成熟後再復進入江河產卵。進入長江的河魨於4~6月,在中游江段或洞庭湖、鄱陽湖中產卵。

食性

河魨的食性雜,以魚、蝦、蟹、貝殼類為食,亦食昆蟲幼蟲、枝角類、橈足類以及高等植物的葉片和絲狀藻類。在生殖洄游期間一般很少攝食。

自衛

河魨的體型渾圓,主要依靠胸鰭推進。這樣的體型雖然可以靈活旋轉,速度卻不快,是個容易獵取的目標。因此,河魨演化出了迥異於一般魚類的自衛機制。河魨受到威脅時,能夠快速地將水或空氣吸入極具彈性的胃中,在短時間內膨脹成數倍大小,嚇退掠食者。棘魨科的刺河魨身上甚至帶有刺,膨脹時全身的刺便會豎起,令掠食者難以吞食。

物種分類

蟲紋東方魨鑑別特徵:背腹面均光滑無棘,體背面灰褐色,具蟲紋狀白色花紋,胸斑小,其周圍白色花斑狀,體側下方具一黃色縱帶。全長30cm左右,小型種。

毒性:筋肉、皮、卵巢均有毒。


視頻

河豚魚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