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顧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河》中國現代作家顧城寫的詩。

作品欣賞

(一)

當我合上眼,

思想便漸漸地微弱,

閃着藍光,

像疲乏的燭光。

我生命的源泉,

在夜、在夢、在地層中潛流。

在那溶凝無隙的黑暗裡,

它似乎是停止了,

但時光和水花匯成的歌,

卻無止息地在傳播……

初春的芳香,

浸透了沙岩、石礫,

於是,大地便在蕩漾中復活。

淡淡的,

像晨光樣滲出,

似露滴般閃爍……

呵!甦醒的風,

吹動半天錦霞、一匹清波……

它在雲霧的帳幕中玩耍,

又從彩虹的脊背上滑過,

終於從高天瀉下,

淹沒了人間的一切沙原、荒漠。

它是什麼?

是……

呵,就是我,

是我生命的江河。

(二)

風,

在小樹林中搖響;

浪花迭搖着,

西斜的日光;

即使那月光色,

沖淡了夏天的威嚴,

細砂卻還帶着餘溫在發燙。

秋蟲在低低地唱。

我和月,

浮在河中,

它們是多好的伴侶,

在這清淡的夜中閃光。

……村莊的影子,

漂在銀波上,

沒關係,

在暗影中也有光明,

看那營火點亮了希望。

微波拍着、拍着……

長滿綠苔的石子,

吸飽光華的心臟

波影消失在迷濛的遠方。

滿天星斗,

都落在我的眼裡,

都告訴我:

道路

還有那樣長—— [1]

作者簡介

顧城(1956—1993),男,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於北京一個詩人之家,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2]

「文革」期間開始詩歌寫作,1973年開始學畫,1977年重新開始寫作,在《今天》發表詩作後在詩歌界引起強烈反響和巨大爭論,並成朦朧詩派的主要代表。1980年初所在單位解體,失去工作,從此過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7年應邀出訪歐美進行文化交流、講學活動。1988年赴新西蘭,講授中國古典文學,被聘為奧克蘭大學亞語系研究員。後辭職隱居激流島。1992年獲德國DAAD創作年金,在德國寫作。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蘭寓所因婚變殺死妻子謝燁後自殺。留下大量詩、文、書法、繪畫等作品1992年獲德國DAAD創作年金。1993年獲伯爾創作基金,並在德寫作。 1993年3月曾回國探親。慘案發生時,值其夫婦從德返新西蘭不久。著作主要有《黑眼睛》(1986年人民文學出 版社出版)、《英兒》(1994年元月北京華藝出版社出版,與謝樺合著)、《靈台獨語》(1994年3月敦煌文藝出版社出版,老木、阿楊編)、《顧城詩集》、《顧城童話寓言詩選》、《城》等,部分作品被譯為英、德、法等多國文字。另有文集《生命停止的地方,靈魂在前進》,組詩《城》、鬼進城》、《從自然到自我》、《沒有目的的我》。小說《英兒》為詩人於棄世前與其妻雷米(謝燁)合著。[3]

顧城是朦朧詩派的重要詩人,在當代文學史上敘述新詩潮的發展時,都把顧城與舒婷北島相提並論。顧城作為一個「應運」而生的詩人,非常「巧合」地融入了新詩潮的歷史進程,成為其中壯其聲勢的一員,還是其詩歌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的詩學意義。顧城是個感覺至上的詩人。他用靈魂去感受,用心去觀察。顧城屬於那種用靈魂也為靈魂淺唱低吟的詩人,是純粹的性靈的寫作。他的詩歌安靜、舒緩、抑鬱、沉着,又不缺少生氣和活力。顧城之死,成為文學史家的一塊心病。文學史並不是刑事判決書,文學史家也不是道德家,只需知人論事,探究詩人對於詩歌藝術的勞績。[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