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七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images/d/d2/%E6%B3%89%E5%B7%9E%E4%B8%83%E4%B8%AD.jpeg)
泉州七中創建於1931年5月,原名「私立晦鳴中學」[1],擇天后宮為校址,1948年增設高中部,1956年改為公辦,易名泉州第七中學,並遷校至現址,是一所具有76年辦學歷史的高中。校園占地33畝,學校占地31278.6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積13.74平方米,擁有42個教學班,學生2276人,教職工224人。
辦學特色
體育特色
校內體育活動豐富多彩,為國家級體育傳統校、籃球傳統校,校男籃8次獲得省傳統校冠軍,14次奪得市中學生冠軍,一次全國高中男子甲組第八名,乙組第五名;校田徑隊第14次奪得市區中學生田徑賽男女總分冠軍,學校每年向各級運動隊和體育院校輸送大量體育人才。2012年同時有8名籃球運動員獲得一級運動員稱號,11月奪得福建省中小學生籃球聯賽男子(高中組)第一名。
藝術特色
每學年舉辦各類文藝活動,創造良好的文化藝術氛圍,並從中發現和培養人才。如校園歌手賽、合唱節、迎新晚會、書畫比賽等。學校每年都有大量的學生考入「央美」、「國美」、「中戲」、「北影」等藝術院校,還培養了一大批畫家書法家。2012年組織學生參加泉州市中小學生校園集體舞比賽獲高中組第一名。國家「十二五」重點課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子課題「在中學開展南音多聲部教學的研究」獲教育部批准,音樂組教師指導學生獲區合唱比賽一等獎,市中小學「賢鑾杯」鋼琴比賽一等獎。[2]
國際交流
學校成為國家漢辦的「漢語國際推廣中小學基地校」,與其他基地校一起,承擔「漢語國際推廣」這一國家戰略任務,目前正在籌辦中美班,現有中美高中交換生、中德國際青少年夏令營、中美體育夏令營等項目,2012年加入以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為基地的中國知名中學聯盟,為學生進入國外知名大學提供直接推薦渠道。
對外交流
2011年,學校被省教育廳定為「福建省教育改革試點學校之一」,規定「泉州七中的任務為深化課程改革,推動學校內涵發展,發揮校本課程功能,提升素質教育水平,辦好留學預科班,辦好外國留學生班,積極派駐教師到國外開展漢語國際推廣教學,開設孔子課堂」(《福建省教育改革試點總體方案》)。 進入二十一世紀,泉州七中制定了「全省著名、全國聞名、世界知名」的發展目標,並逐步實現。七中堅持素質教育,走內涵發展道路,並前瞻性地積極探索教育發展與國際的合作交流,於2002年在全省率先與加拿大合作辦學創立「中加班」,至今已向國外著名大學輸送了幾百名學生。2004年七中成立國際交流中心,2006年七中又被確定為國家漢辦「漢語國際推廣中小學基地校」,2006年被確定為「中美教育合作交流校」[2]。這次被省教育廳定為「教育改革試點校」,是對該校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深厚基礎的肯定,也為該校推進互派留學,進一步實現「三名」目標增添了強大動力。
視頻
泉州七中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泉州七中:「歸來花滿樹,葉落晦鳴台」 ,搜狐,2018-05-10
- ↑ 泉州七中建校八十周年 海內外校友捐資近七千萬,搜狐,2011-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