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法者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法者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中國,從來就是一個文化底蘊極度豐富的國家,中國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國的文化精魂[1]。中國最早出現的和文字相關的文化記憶就是倉頡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蘊藏了無限的文化[2],然後就出現了最初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法是禁止橫暴兇惡、引導民眾向善的手段。它揭示了法與道德教化的一致性:法的目的在於懲惡揚善,具有道德性;法的實施具有示範性、導向性,即教育意義。這種關於法的觀念具有普世意義。

引例1

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 (《史記•孝文本紀》) (法是國家治理的正當規範,是禁止橫暴兇惡、引導民眾向善的手段。)

引例2

刑者所以禁暴止邪,導民於善,非務誅殺也。 (《明史•仁宗紀》) (刑罰是用來禁止橫暴邪惡、引導民眾向善的,並非以誅殺人命為目的的。)

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中華思想文化術語」是指由中華民族所創造或構建,凝練、濃縮了中華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以詞或短語形式固化的概念和文化核心詞。這些術語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社會交往和日常生活的思想表達之中,諸如,「天下為公」「民惟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和而不同」「協和萬邦」「天下大同」等。這些術語構成了中華民族思想的基礎和表達方式。

人類的不同文明各有其特點,這些特點也反映在其語言、文化傳統、思想和觀念上。面對不同自然條件的挑戰,生存在不同地域的民族在生產和生活形態上自然而然地有了差異。譬如,在人們生產活動和生活樣式上,熱帶和溫帶肯定不同,平原地區和丘陵山巒地區當然有差異,沙漠地帶和沿海地區顯然有別,牧區和農業區也會有許多迥異之處。這些生產活動和生活樣式的特點逐漸積澱凝結並且通過詞語即術語的方式固定下來,就必然影響到民族的文化樣式、行為習慣和精神特質。這些術語所表達的民族文化樣式、行為習慣和精神特質,反過來又闡釋、維護和強化着其賴以出現和發展的特定生產和生活形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