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法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牛頭法融
法融大師.jpg
出生 594年
逝世 657年

牛頭法融(594年-657年),或稱慧融,俗姓隋唐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縣延陵鎮)人,為佛教禪宗大師,牛頭宗初祖,有「東夏之達摩」的稱號。

相傳受禪宗四祖道信付法,別出牛頭一脈。但經釋印順考證,牛頭宗應為自三論宗旁出,獨立發展的般若南宗,認為道信付法於法融一事為後人杜撰。

人物生平

生於594年(隋文帝開皇14年)。612年,19歲時,從茅山(今江蘇句容縣)豐樂寺大明法師出家(《續僧傳》作炅法師)。大明法師繼承興皇法朗,為三論宗傳人,法師於其門下聽三論,及華嚴、大品、大集、維摩、法華經等諸經。

624年(唐高祖武德7年),朝廷下令解散部份佛寺,法融到京師請願。後移住牛頭山(今江蘇江寧縣)佛窟寺,此寺有七藏經畫,一佛經、二道書、三佛經史、四俗經史、五醫方圖符。法融在此居住八年,精研七藏,然後移居幽棲寺。

643年(貞觀17年),於幽棲寺的北巖下別立禪室,有弟子百餘人。後睦州有女子陳碩真作亂,寺院內糧食不足,法融每日至城中行乞,再自行背負糧食回寺,供給寺中三百餘眾。永徽三年受請出山,在建初寺講經。656年(唐顯慶元年),又再度受請至建初寺講經,657年(唐顯慶2年)於建初寺入滅,年六十四。

現代考證

印順法師在《中國禪宗史》中,考證道信與法融之間的關係。道信生於580年(陳太建十二年),卒於651年(永徽二年)閏九月。道信死時,法融方才6歲,因此道信付法的傳說並不可信

1'印順法師在《中國禪宗史》中或所有著作中'都沒有【道信死時,法融方才6歲,因此道信付法的傳說並不可信】的記載

2'道信生於580年(陳太建十二年),卒於651年。牛頭法融(594年-657年)。

3'651(道信卒)- 594(法融生)= 57 是故!!道信死時,法融已經57歲

印順法師認為「中華禪」(中華風味的禪宗)首位建立者,當是牛頭法融,稱他為「東夏之達摩」[1]

牛頭禪的創始人

唐貞觀十七年(643年),法融出禪關,開始在今南京西南的牛頭山幽棲寺北岩下創立茅茨禪室,授徒傳法。"數年之中,息心之眾百有餘人。"法門逐漸興盛,其禪法系統被稱為牛頭禪。法融的禪學思想主要見於他所著的《絕觀論》和《心銘》兩部著述。其思想是建立在般若空觀和玄學的基礎上,具有明顯的空宗和玄學的特色。在《絕觀論》中,他主張"大道沖虛幽寂",故立"虛空為道本"。在《心銘》中,法融提出"心性不生,何須知見?本無一法,誰論熏煉",在他看來,"境隨心滅,心隨境無",無心無境,心鏡本寂,這便是世界的本來面目。基於這一理論,所以他在禪修上認為"無心可守,無境可觀,應該"絕觀忘守"。絕觀忘守的方式就是"一切莫作","一切莫執"的"無心用功"。

人物觀點

他特別反對任何有計較、分別和執著的修習,認為道是不待求,無可求的,不求即是。只有無修而修,才能證入"滅盡生死,冥心入理"的解脫境地,即所謂"無心合道"。他的這一思想與提倡坐禪觀心的東山法門有顯著的不同,而與南朝玄學思想若合符節。在此基礎上,牛頭禪進而提出了"無情成佛"、"道遍無情"的觀點。"青青翠竹儘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一聯就是牛頭禪的典型寫照。

主要著作

著有《絕觀論》,《心銘》,《信心銘》,《淨名經私記》,《華嚴經私記》,《法華經名相》。

參考資料

  1. 孫金波. 牛頭禪與般若空觀的關涉 (PDF). 普門學報.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