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注書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注書難》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續筆》卷十五。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1]、王應麟的《困學紀聞》[2],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容齋隨筆》共《五筆》,74卷,1220則。其中,《容齋隨筆》16卷,329則;《容齋續筆》16卷,249則;《容齋三筆》16卷,248則;《容齋四筆》16卷,259則;《容齋五筆》10卷,135則。據作者自述,《容齋隨筆》寫作時間逾經近四十年。是其多年博覽群書、經世致用的智慧和汗水的結晶。

原文

注書至難,雖孔安國、馬融、鄭康成、王弼之解經,杜元凱之解《左傳》,顏師古之注《漢書》,亦不能無失。王荊公《詩新經》,「八月剝棗」解云:「剝者,剝其皮而進之,所以養老也。」毛公本注云:「剝,擊也。」陸德明音普卜反。公皆不用。後從蔣山郊步至民家,問其翁安在?曰:「去撲棗。」始悟前非。即具奏乞除去十三字,故今本無之。

洪慶善注《楚辭·九歌·東君》篇:「縆瑟兮交鼓,蕭鍾兮瑤篚。」引《儀禮·鄉飲酒》章「間歌《魚麗》,笙《由庚》。歌《南有嘉魚》,笙《崇丘》」為比,云:「蕭鍾者,取二樂聲之相應者互奏之。」既鏤板,置於墳庵,一蜀客過而見之,曰:「一本蕭作捕,《廣韻》訓為擊也。蓋是擊鐘,正與緶瑟為對耳。」慶善謝而亟改之。

政和初,蔡京禁蘇氏學,蘄春一士獨杜門注其詩,不與人往還。錢伸仲為黃岡尉,因考校上舍,往來其鄉,三進謁然後得見。首請借閱其書,士人指案側巨編數十,使隨意抽讀,適得《和楊公濟梅花》十絕:「月地雲階漫一尊,玉奴終不負東昏。臨春結綺荒荊棘,誰信幽香是返魂。」注云:「玉奴,齊樂昏侯潘妃小字。臨春、結綺者,東後主三閣之名也。」伸仲曰:「所引止於此耳?」曰:「然。」伸仲曰:「唐牛僧孺所作《周秦行紀》①,記入薄太后廟,見古后妃輩,所謂月地雲階見洞仙,東昏以玉兒故,身死國除,不擬負他。乃是此篇所用。先生何為沒而不書?」士人恍然失色,不復一語,顧其子然紙炬悉焚之。伸仲勸使姑留之,竟不可。曰:「吾枉用工夫十年,非君幾貽士林嗤笑。」伸仲每談其事,以戒後生。但玉奴乃楊貴妃自稱,潘妃則名玉兒也。剝棗之說,得於吳說、傅朋,簫鍾則慶善自言也。紹興初,又有傅洪秀才注坡詞,鏤板錢塘,至於「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不能引「共道人間惆悵事,不知今夕是何年」之句。「笑怕薔薇罥」,「學畫鴉黃未就」,不能引《南部煙花錄》,如此甚多。

注釋

①《周秦行紀》:唐代傳奇。舊題牛僧孺撰。故事寫迷途的奇遇。篇中以僧孺自述的口吻,說他在德宗貞元間舉進士落第,經洛陽,將歸宛、葉,過鳴皋山時,因暮色蒼茫而迷路,忽為異香吸引,夜入漢文帝母薄太后廟的傳奇故事。以虛構故事寫艷遇,唐人小說並不罕見,但本篇涉及當朝妃子,故與眾不同。作品情節簡單,人物刻畫着墨不多。

譯文

為前人的書籍作注釋是件很難的事,即使是像孔安國、馬融、鄭玄、王弼這樣的巨儒解釋經書,杜預解《左傳》,顏師古注釋《漢書》,也難免差錯。在荊國公王安石所作的《詩新經》中,「八月剝棗」一句中的「剝」字被解釋為:「剝,剝掉棗皮然後進獻,其目的是為了敬養老人。」而毛公本《詩經》的注釋說:「剝,即擊打。」陸德明的《經典釋文》說:「剝,音普卜反。」但是,王安石對這些說法都棄之不用。後來有一天,他隨蔣山到郊外散步時,路過一戶民家,見男主人不在家,便問他去哪兒了。家人回答說:「去撲棗了。」王安石這才知道此前自己搞錯了,於是上奏朝廷,請求刪去自己所解釋的那十三個字,所以現在的版本沒有這句話。

洪慶善為《楚辭·九歌·東君》篇「縆瑟兮交鼓,蕭鍾兮瑤篚」一句作注時,引用《儀禮·鄉飲酒》一章中「其間歌唱《魚麗》,笙奏《由庚》。演唱《南有嘉魚》,笙奏《崇丘》」兩句作比,說:「蕭鍾,就是從這兩種樂器中選取兩件聲音和諧的,合作演奏樂曲。」書版刻好後,放置在墳庵,有一位路過的蜀人看見後說「還有一種版本『蕭』字作『捕』,《廣韻》解釋此字的意思是擊。也就是擊鐘」。洪慶善非常感激,當即更正過來。

徽宗政和初年,奸臣蔡京下令禁絕蘇軾的著作,不許人們傳看學習,可是蘄春卻有一位學者閉門謝客,專心注釋蘇軾的詩,幾乎斷絕與人的來往。錢伸仲任黃岡縣尉時,因為考試太學生,多次往來於其鄉,先後拜訪了三次才見到那位學者。錢伸仲首先請求借閱其所注的書,學者指着案邊的數十大本書稿,讓他隨意抽讀,錢伸仲正好抽得《和楊公濟梅花》十絕,其中「月地雲階漫一尊,玉奴終不負東昏。臨春結綺荒荊棘,誰信幽香是返魂」幾句的注釋說:「玉奴,南朝齊東昏侯蕭寶卷潘妃的小名。臨春和結綺,乃南朝陳後主三閣的名稱。」錢伸仲問:「您所引用的資料只有這些嗎?」學者回答說:「是的。」錢伸仲說:「唐朝宰相牛僧孺所著的《周秦行記》記載他進入西漢的薄太后廟,看到了古代后妃們栩栩如生的形象,也就是所謂的『月地雲階拜洞仙』,東昏侯因玉兒的緣故,身死國滅,玉兒因此暗下決心絕不背叛他,這才是此詩所用的典故。先生為何將之埋沒不寫呢?」學者聞聽恍然失色,一句話也不說,只是示意兒子將書稿付之一炬。錢伸仲極力勸說將書稿暫且留下,但學者堅決不聽,並且說:「我白下了十年工夫,如果不是遇見你,我幾乎要給天下的讀書人留下笑柄。」錢伸仲經常提起此事,以警示後人。但是,可能他也不知道,玉奴乃是唐朝楊貴妃的自稱,玉兒則是東昏侯潘妃的名字。剝棗的說法,得於吳說、傅朋,簫鍾則是洪慶善自己的「創見」。高宗紹興初年,又有一位名叫傅洪的秀才為蘇東坡的詞作注。最後在錢塘刻版印刷,注釋者甚至在「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兩句之下,不能引用「共道人間惆悵事,不知今夕是何年」兩句;在「笑怕薔薇罥」,「學畫鴉黃未就」下,不知引用《南部煙花錄》,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是舉不勝舉的。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3]。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

視頻

注書難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