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泰山普照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泰山普照寺取"佛光普照"之意,傳為六朝時建,金大定間奉旨重建。明永樂間高麗僧滿空及清康熙初詩僧元玉、光緒間瑞庵禪師先後卓賜於此,均進行重修。 建國後多次修繕。馮玉祥將軍曾隱居於此,他的墓就在普照寺的西側。他的紀念館在普照寺東行300米左右一石牆院為「馮玉祥泰山紀念館」,館內設三個陳列室,介紹馮玉祥生平及院內的諸碑刻。寺院面積是6150平方米,寺院結構是四進院落。泰山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綿亘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之稱,普照寺就在泰山腳下。[1]

簡介

普照寺位於環山路北、凌漢峰前,寺內蒼松翠柏掩映,依山層遞而上,澗溪環繞,是一組完整的古建築群。清人有「門前幾曲流水,寺後千尋碧峰,鳥語溪聲斷續,山光雲影玲瓏」的贊詠。 寺創建於六朝,或傳創建於唐。以雙重山門、大雄寶殿、摩松樓為中軸,組成三進式院落;兩側配以殿廡、禪房和花園等。山門前高台壘砌,石獅對峙。門上懸匾。門內有鐘樓和鼓樓,中有明正德年間《重開山記碑》,介紹高麗僧滿空航海到中國後重建泰山竹林寺、普照寺的概況。又有清光緒年間《重修普照寺碑記》,記清初名僧元玉等人住持事跡。二山門內有元代經幢。沿階而上為主院,大雄寶殿內供釋迦牟尼銅像,東西配殿陳列明清銅佛像及宋瓷等文物。殿前銀杏雙挺,油松對生,中立雙檐蓋罩鐵香爐。普照寺為岱陽唯一的四方叢林,明洪武年間泰安府僧綱司設於此。建國後,遊人很多,進香者來往不斷「文化大革命」中停止活動。1979年恢復宗教活動。1984年將後院闢為「馮玉祥在泰山」陳列室。據說,普照寺香火一直十分旺盛,也十分靈驗。正是有了這座歷史悠久的寺院,使得泰山這本來以供奉泰山老奶奶---碧霞真君名揚天下的道教名山,在元明清時代逐漸演繹成佛教道教融為一體的世界名山。而與泰山相鄰的曲阜就是中國儒教的發源地。[2]

理位置

普照寺位於泰安市環山路北、凌漢峰前,依山而建,澗溪環繞。沿着普照寺路向北向上走過一段陡峭的石坡路,普照寺就出現在眼前。天外村紅門的中間地段,以前是馮玉祥先生隱居的地方,現在裡面還有很多碑文,都是當時馮玉祥先生的親筆。

交通

乘車指南:火車站乘9路車可達普照寺。

景點

  • 山門前高台壘砌,石獅對峙。門上懸匾。門內有鐘鼓樓,中有明正德年間《重開山記碑》,介紹高麗僧滿空航海到中國後重建泰山竹林寺、普照寺的概況。又有清光緒年間《重修普照寺碑記》,記清初名僧元玉等人住持事跡。二山門內有元代經幢。沿階而上為主院,大雄寶殿內供釋迦牟尼銅像,東西配殿陳列明清銅佛像及宋瓷等文物。殿前銀杏雙挺,油松對生,中立雙檐蓋罩鐵香爐。
  • 後院有著名的六朝松,枝繁葉茂,疏密相間,宛如巨大的華蓋,碣刻「六朝遺植」。松下有郭沫若《詠普照寺六朝松詩》碑。西側築亭,清人傅家寶題匾額「篩月亭」,每逢皓月當空,松下銀輝萬點,如同篩月。亭下有方形石桌,敲擊四角及中央,皆出磬之清音,故名五音石。亭北有閣樓,李鐸書匾「摩松樓」。不過非常遺憾的是,六朝古松已於2010年死亡。山東農業大學一位教授曾說,該松屬於松科松屬油松種,理論上可以活很長,1600年並非其壽限。景區曾採取包括換土、噴霧等措施,甚至請來了北京的專家診治,但最終效果不明顯。他一再強調,古樹死亡是綜合性因素導致,現在來看人為影響、環境惡化對古樹名木破壞性更大一些。很多古樹周邊環境不利於其生長,比如古樹樹冠根系分布面積大,但周邊往往都是水泥混凝土,不透氣、不通風、不透水,將會加速古樹衰老並引發病蟲害等。
  • 中軸線以東,前為禪房,後為石堂院。後院正房與摩松樓相齊,後壁嵌清道光年間徐宗干題《石堂題壁》碣。
  • 中軸線以西,前為菊竹花圃,1985年立,周恩來於1941年11月14日撰書的《壽馮煥章先生六十大慶》碑。後院是菊林院,正房與摩松樓相接,額題「菊林舊隱」。
  • 徐宗干書元玉僧偈語「松曰好青,竹曰好綠;天吾一瓦,地吾一磚」為聯,舒同又書聯「疾風知勁草,嚴寒識盤松」。原為清康熙初元玉僧居所,馮玉祥1932年至1935年兩次來泰山均居此。1984年闢為「馮玉祥先生在泰山」展室,鄧穎超題額。院中有清代寺僧理修入寺時與師傅共植「師弟松」1株。光緒年間何煥章游岱至此,見松裊裊婷婷、冠大如棚,嘆為觀止,遂題「一品大夫」,刻石立於松下。馮玉祥隱居泰山時,以泰山習俗和民生疾苦為題材,寫了很多即興白話詩,自稱「丘八詩」。並與青年畫家趙望雲合創48幅詩配畫,刻製成碣,後盡毀,1984年重刻,立於寺內。
  • 寺東為荷花盪,納凌漢峰之水,溪中雜樹叢生,古藤盤旋。清康熙初年,元玉僧及其弟子在此開地採石,包崖築台,遂成石堂。元玉題石堂銘及十二景:翠屏石、滌硯溪、慈航石、盤雲梯、白蓮池、玲瓏岩、眺望台、飛來石、友松石、水雲洞、振鐸嶺、石堂。石室久毀,題刻猶存。
  • 寺西南有泉,馮玉祥開鑿,並隸書「大眾泉」。林蔭路旁有巨石夾徑,上題「雲門」、「界塵」。再南路西有方石,上書「三笑處」,源於佛教典故「虎溪三笑」。
  • 三笑處西南為范明樞墓,石欄環圍,柏林遮掩。[3]

視頻

游泰山普照寺


參考文獻

  1. 中國網絡電視台,直播中國
  2. 上海旅遊網
  3. 美網篇,泰山普照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