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瀘縣屈氏莊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瀘縣屈氏莊園位於四川省瀘州市瀘縣,文物遺址年代判定為清代、民國。2007年6月1日公布為四川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5日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莊園簡介

屈氏莊園始建於清朝道光年間,起始於當時任知事的屈應選,經過幾代人的雙手營造,到了屈應選孫輩屈恆升的時候,整個莊園建築達到日臻定然整的地步。整座莊園共占地30多畝,內外有圍牆3層,莊園內有大小花廳、天井48個。共有房屋180餘間,園內設有戲台、佛堂、金銀庫、鳳凰井(原叫荷花井)、內花園、外花園、前花園、吞花園、水池、涼亭、釣魚台、網球場、跑馬場等。 該莊園以其規模大,建造豪化而甚稱川南老大,莊園的主人們在建園之初,頗費了一番腦筋,既要考慮宅基與人相生相剋,又要考慮防匪防火功能[1]。整個建築以中堂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既分散又集中,4座雕樓分布建築4角,登樓即可俯瞰整個莊園,又象四雄獅坐鎮把守。一處有事,只要在雕樓上鳴槍,喊話,點烽煙,其他地方即可救應。解放前夕,鬧土匪最凶時,屈恆升還高價從外地買回5門電話機,可隨時在任何一角坐鎮指揮,打擊來犯之敵。

屈氏家族在屈恆升時代已經是富甲一方的大地主人,同時也達到了頂峰。屈家共有土地3500多畝,主要分布在瀘縣、隆昌、榮昌三縣的10多個鄉鎮,每年收租糧達63萬多公斤,他還擁有輪船兩艘,往返於重慶武漢和上海之間;打米水碾1座;酒精廠1個;鐵業鋪1個;匯同錢莊一座;玉堂村餐廳1個;會館2座,建在成都市區;辦有啟明中學1所,園內藏書2萬餘冊;同時園內還養有轎夫、馬夫、丫環、奶媽、廚師、伙夫、花匠、裁縫、更夫、家丁等40餘人。屈家可謂盛極一時。

歷史的見證

屈氏莊園體現了近代社會上層在四川生活的形式和風貌。屈氏家族從清代道光年間至1916年,歷經幾代人的營造,建成占地30餘畝的屈氏莊園。莊園及莊園遺存的實物和文獻資料,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集中反映了近代瀘縣(瀘州)的社會經濟狀況、社會發展和變遷,是近代中國農村的一個側影,是屈氏家族物化了的生活方式,因此,在近代史學研究上具有重要價值,為認識和研究四川近代的社會、經濟、文化、建築民俗提供了重要的解析場所。屈氏莊園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宗法倫理思想。莊園共一房間180間,它的布局凸顯了清末民初四川地區的尊卑之禮、長幼之序、男女之別、內外之分等宗法倫理思想[2],為研究中國傳統的宗法制度提供了生動的實物資料。屈氏莊園體現了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由於民族之間的大融合,北方經濟逐漸南移,中原文化開始注入南方,長江流域文化在吸收北方文化和外來文化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文化,屈氏莊園正是這種文化在建築上的體現,建築群南北兼融、中西結合,形成自己鮮明的地方特色和獨特的審美價值觀,它是中國多元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構成了傳統民居文化的繁華。

風水理論

屈氏莊園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風水理論。莊園坐西南向東北,後靠五仙山,側依瀨溪河,整體布局似一艘大船,後花園花山如船尾,前花園為船頭,石牌坊如巨帆,寓意「一帆風順」。屈氏家族當年選擇在此地安居,是期望通過住宅與地形地物的某種暗合,獲得通達順利的運道。莊園內處處體現一種天井文化,天井既排水、採光、通風,又有風水理論中拔風聚氣之功效。莊園體現的風水理論對研究瀘縣(瀘州)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視頻

瀘縣屈氏莊園 相關視頻

「船」里的故事——航拍屈氏莊園
直播四川聯盟·瀘州台 川南民間建築精粹——屈氏莊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