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涇陽茯磚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涇陽茯磚茶 也稱之金花茯茶,屬於陝西省涇陽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涇陽茯磚茶,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因其是在夏季伏天加工製作,其香氣和作用又類似茯苓,且蒸壓後的外形成磚狀,故稱為「茯磚茶」。涇陽茯磚茶又稱「封子茶」,「涇陽磚」,是再加工茶類中黑茶緊壓茶的一種。涇陽茯茶工藝複雜,多達29道築茶工藝,並有三不制之說「離開涇陽水制不了、離開涇陽人制不了、離開涇陽氣候制不了」這三大無法複製的硬性條件。

「自古嶺北不植茶,唯有涇陽出磚茶」。中國絲綢之路外銷的貨物主要有絲綢、瓷器、茶葉。涇陽是南茶北上必經之地,古時,涇陽茯磚茶沿「絲綢之路」遠銷中亞、西亞等四十餘個國家,被譽為「古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絲綢之路上的黑黃金」。 [1]

歷史上,茯茶西運主要靠駱駝馱、馬載,銷售後,回來帶的主要是蘭菸,甘、寧、青的毛皮、藥材、香料、珠寶等;至明、清、民國時期,商品生產和商業貿易進一步擴大,過涇茶葉量不斷增大,茶葉西去運輸問題突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增加運量,茶商設法改進茶葉包裝,壓縮茶葉體積,開始築制磚茶,隨之誕生了「涇陽茯磚茶」。明清到民國正是涇陽茯磚茶發展的鼎盛時代,除銷往西域各地外,更遠銷至俄國、西番、波斯等四十餘國家。據盧坤《秦疆治略》記載:「涇陽縣官茶進關,運至茶店,另行檢做,轉運西行,檢茶之人,亦有萬餘。」

2013年09月2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涇陽茯磚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中文名: 涇陽茯磚茶

產地名稱: 陝西省涇陽縣

品質特點: 金花茂盛,茶湯橙紅透亮

地理標誌: 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批准文號: 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3年第137號

批准時間: 2013年09月26日

歷史淵源

涇陽茯磚茶在歷史上遠銷西北乃至更遙遠的中西亞各國,不僅帶來了當地商業的繁榮,產業的興盛,更承載着秦人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的豪邁情懷。從宋時起就有以茶治邊的政策,朝廷設有「茶馬司」以茶易馬,與邊民進行「茶馬交易」,統治邊民,從中獲利。涇陽茯磚茶正是歷史上歷朝各代用於「茶馬交易」的主要茶品。

《涇陽縣誌》載:「清雍正年間,涇邑系商賈輻輳之區」。在涇陽境域商號131家。其中經營茯磚茶的商戶門店達86家,每年每家約300—500噸。當時涇陽茯磚茶除銷往西域各地外,更遠銷至俄國、西番、波斯等40餘國家。

歷史上,涇陽茯磚茶獲得了諸多的美譽。由於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加上當地的制茶技術,自古就有製作涇陽茯磚茶三不能制,即「離了涇陽水不能制,離了涇陽氣候不能制,離了涇陽人的技術不能制」的說法。直至1958年,由於涇陽本地並不植茶,按照國家「多快好省」建設方針,中央政府要求把加工生產轉移到茶產地,湖南黑毛茶到涇生產成本較安化高,涇陽從此生產逐漸減少,至1958年後停產。

隨着現代社會經濟事業的發展,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生活需求豐富多彩,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對傳統產品更加青睞。涇陽茯磚茶老商號的後裔們又看到了重振先輩們曾經創造過的「茯磚茶霸業」的歷史機遇,決定開發這一歷史傳統產品。

2007年,涇陽茯磚茶工藝恢複試製成功恢復生產。

2013年,涇陽茯磚茶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完成了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保護工作,其製作技藝被入選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2018年01月11日上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涇陽茯茶研發中

產地環境

涇陽位於陝西省中部,涇河之北,「八百里秦川」的腹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原點所在地,陝西省園林縣城。古以水之北為陽,故名。其名最早見於《詩·小雅·六月》「狁匪茹,整居焦獲,侵鎬及方,至於涇陽。」古為京畿要地、三輔名區,今有「關中白菜心」美譽。東與三原、高陵區交界,南與咸陽市渭城區接壤,西隔涇河與禮泉縣相望,北依北仲山、嵯峨山與淳化、三原縣毗鄰。全縣總面積780平方公里,地形呈南北高中部低走勢,東西長37公里,南北寬27公里。

涇陽位於嶺北,本不植茶,但涇陽位處關中腹地,涇河下游,自古是三輔名區、京畿要地,也是南茶北上必經之地。因而,從漢代始涇陽就成了「官引茶」到中原的集散地。官茶到涇,另行檢做,製成茯磚茶後,才沿絲綢之路銷往西北各地乃至中西亞各國,遂形成加工製作輸運中心樞紐。在漫長的集散、加工、製作歲月中,茶商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偶爾發現加工之茶中長出金花(茯茶中的金黃色星狀斑點茶商們稱其為「金花」),因金花菌在黑毛茶的二次發酵中生長繁殖、代謝作用,極大地改變和提高了原黑毛茶的品質。茶商們在此基礎上,不斷探索、總結、完善製作工藝、定型,形成了涇陽獨有的茯磚茶品。[2] 「金花菌」孢子是原茶自身就帶有的,在其他地方不能生長,原因如下:

適宜水質

涇陽的水質,酸鹼度和水中的礦物質適宜「金花菌」生長發育的條件需求。

地理氣候

二是涇陽地處關中平原腹地,位於冶峪河和涇河兩河下游之間,北有嵯峨、北仲兩座山系,南有終南山,地勢低洼,形成了一種既具有關中氣候特點又具有濕地氣候特徵的獨特自然環境。這一獨有氣候條件,恰好適宜「金花菌」生長、發育、繁殖。

技術因素

技術因素也是人為因素。包括製作工藝,炒茶的火候及水分含量,發花的溫度,築制磚體的鬆緊度等。古時沒有溫度計和乾濕儀,全憑匠工的經驗和感知來把握。千百年來,有多少人曾想把涇陽茯磚茶製作技術引進到涇陽之外去,均未成功。也說明歷史上的「三不離」(離了涇陽水不能制,離了涇陽氣候不能制,離了涇陽人的技術不能制)是有道理的,涇陽是茯磚茶最佳築制生產地位也是不可動搖和替代的。如同有人想把貴州茅台鎮的茅台酒引進到當地製作,無法達到茅台鎮茅台酒的獨特風味一樣。

產品特點

一、品質特性

中國茶按基本類分有綠茶、紅茶、青茶、白茶、黃茶、黑茶六大類,涇陽茯磚茶屬黑茶類;按再加工茶類分有花茶、緊壓茶、萃取茶等,涇陽茯磚茶又屬緊壓茶類。全國一千多種茶品中,唯涇陽茯磚茶品中生長繁殖有一種有益麴黴菌——「金花菌」,生物學家現定名為「冠突散囊菌」。它是涇陽茯磚茶的獨特之處,因而形成了涇陽茯磚茶的獨特風格。「涇陽茯磚茶」茶體緊結,其色澤黑褐油潤、金花茂盛、清香持久、陳香顯露、清徹紅濃、醇厚回甘綿滑,在歷史上主要作為邊銷茶銷往邊疆,具有「消惺肉之膩,解青稞之熱」的功效,被譽為古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生命之茶」。 [3]

二、營養價值

茯茶中的「金花」是一種有益菌,生物學家現定名為「冠突散囊菌」,是國家二級機密保護菌種,在自然界只有千年靈芝才有。如同奶酪中的乳酸菌。其消食健胃,殺腥解膩,降脂減肥,降壓降糖,生津禦寒的飲用功能為其他茶類所不及,特別是對主食肉類、缺少蔬菜、水果的人們,長期飲用茯茶既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又能消食化滯、和胃潤腸、通便利尿、調節人體新陳代謝,對人體起着一定的保健和病例預防作用。儘管茯茶性溫,有消食利水、補氣之效。

涇陽茯磚茶的保健功效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補充膳食營養

茯磚茶營養成分豐富,含有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氨基酸、茶多糖等物質,對主食肉、奶酪,飲食缺少蔬菜、水果的西北地區居民而言,長期飲用,可補充以上物質,故而有「生命之茶」之說。

2、消食健胃

茯磚茶中的咖啡鹼、維生素、氨基酸等有助於人體消化,調節新陳代謝,特別適合老年人喝。

3、茶多糖降血糖

茶多糖的口感為甜純,存放陳化多年的老黑茶茶品越泡越甜,均與茶多糖含量有關。茶多糖通過抗氧化作用和增強葡萄糖激酶的活性來有效降低血糖。腎上腺素、甲狀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等都可使血糖升高,並加速肝糖原的分解,而能使血糖下降的只有胰島素,所以茶多糖的降血糖作用與其保護和刺激胰島素細胞的分泌活動有關。

4、降血壓

茯磚茶中特有的氨基酸、茶氨酸能通過活化多巴胺酶神經元,起到抑制血壓升高的作用。茶色素具有顯著的抗血衰,促進纖溶,防止血小板黏附聚集,抑制動脈平滑肌細胞增生的作用。

5、茶多糖抗血凝、抗血栓作用

茶多糖在體內、體外均有顯著的抗血凝作用,並減少血小板數,延長血凝從而影響血栓的形成。另外,茶多糖能提高纖維蛋白溶解的活力,由此可見,茶多糖可作用於血栓形成的所有環節。茶多糖還具有防輻射、抗腫瘤、抗病毒、降血壓、耐缺氧及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等多種生物學功能。此外,茯茶中的茶多糖、茶多酚具有抗輻射的作用,對長期看電視或操作電腦的人十分有益。

心揭牌儀式在涇陽縣橋底鎮舉行。

生產情況

2013年,涇陽茯磚茶生產企業有30多家,全縣加工生產茯磚茶3200多噸,產值達3.8億元。

2016年,涇陽縣有51家茯茶生產企業,從業人數1萬餘人。全縣茯茶產量2萬噸,產值24億元。

截至2017年,涇陽縣有茯茶生產企業52家,茯茶產量3410噸,產值4.09億元。

產品榮譽

涇陽縣茯茶多達近百個品牌,先後被評為「中國重點產茶縣」、「中國茯茶之源」稱號,在米蘭百年世博會上被授予「金駱駝獎」。

2011年,「涇陽磚茶製作技藝」被列入陝西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3年09月2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涇陽茯磚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涇陽茯磚茶產地範圍為陝西省涇陽縣涇干鎮、中張鎮、三渠鎮、永樂鎮、橋底鎮、雲陽鎮、崇文鎮、王橋鎮8個鎮和安吳鎮高村、甘澤堡村、姚家村、馬甲村、西李莊村、東李莊村、中山村、茹家村、竹園張村、王家村、徐岩村11個行政村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原料

  • 毛茶:選自陝南、湖南、四川等地的黑毛茶。
  • 生產用水:產地範圍內的地下水,水質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

二、加工工藝

  • 原料精選→ 篩分→蒸茶→渥堆發酵→熬茶汁→炒茶→司稱→蒸茶→裝模→壓製成型→晾置→退模→預包裝→進烘上架→發花→乾燥→檢驗合格→包裝→成品入庫。

三、加工要點

  • 渥堆發酵:蒸5至7分鐘的毛茶倒入木倉,平鋪高度1m左右,發酵12小時,發酵溫度40℃至60℃,根據情況及時攪動。
  • 發花:分為3個階段,各4天。第一階段,發花室溫度24℃至26℃,濕度65%至75%,磚茶內出現白色菌絲;第二階段,溫度升至27.5℃至28.5℃,濕度75%至85%,磚茶長出茂盛的冠突散囊菌;第三階段,發花室溫度控制27.5℃至28.5℃,濕度55%至65%,持續至發花完成。
  • 乾燥:發花完成後每天升溫3℃,升到50℃持續2天後,溫度每天降2℃至35℃,再每天升溫1℃至40℃,到乾燥為止。

四、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外形規格整齊、勻整,色澤褐黃,金花顯露,菌落飽滿,分布均勻;香氣純正持久,陳香顯露;湯色清澈,紅濃明亮;滋味醇厚回甘,略顯綿滑;葉底暗褐,較勻齊。

2.理化指標:水分(質量分數),%≤14.0(計重水分為12%)總灰分(質量分數),%≤8.0茶梗(質量分數),%≤15.018.0非茶類夾雜物(質量分數),%≤0.8冠突散囊菌(菌數/克干茶)≥30×104

註:採用計重水分換算茶磚的淨含量。

3.安全和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涇陽茯磚茶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陝西省涇陽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陝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涇陽茯磚茶的檢測機構由陝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視頻

涇陽茯茶宣傳片終審版

參考資料

Category:974 茶藝;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