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濃酒與清茶(呂達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濃酒與清茶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濃酒與清茶》中國當代作家呂達余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濃酒與清茶

最早的以乳製成,味道是很淡的,人喝了不易醉。儀狄釀出比乳酒更烈的酒,獻給了夏禹嘗過後,嘆息說:後世一定會有因為酒而導致亡國的人。後來出了個商紂王,建「酒池肉林」,作「長夜之飲」,荒淫得離奇,果然亡了國。但酒並未因之而為世人所棄,以至從宮廷燕飲而至百姓家了。喝酒的功用不同於吃飯,當然不是為了飽腹,而是為了精神的歡愉。聚友助談,閒逸除悶,勞作解乏,都是可以喝一點酒的。

酒所激發的激情與愉悅,可以使人忘卻人生苦。曹操乃漢末一代梟雄,功業未就而年齡老大,乃作《短歌行》曰:「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但曹操畢竟是曹操,念的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憂慮的是人才難得,大業難成;想的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籠絡天下英才,盡歸於自己麾下。看似在嘆人生苦短,其實本心是在詠志。大人物的苦,小人物難以理會。但這首詩卻是名作,寫入文學史的,可見文人學士中,有大人物心志的,當也不在少數,不然不會這麼激賞。

陶淵明的一生,草屋八九間,採菊東籬下,日子比較平淡。於是常飲酒,飲則期醉,以求忘世情。然而不免於身體有害,其結果就是壽不永,子不聰。他在《飲酒》詩中說:「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雍端年十五,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五子皆不聰明好學,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比較笨。他尚未意識到這是飲酒之害,卻道:「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他還是要飲酒的,自己只活了62歲。

曹操喝酒會有人陪飲,陶淵明是個鄉間隱士,多數時候只能獨酌。獨酌的趣味要淡些,但也可以很熱烈,這要看個人的性情。李白曾寫過《月下獨酌》的詩,場面就有些眼花繚亂:他在花叢中「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詩人月下獨酌,寂寞是不免的,便自己熱鬧起來,舉杯對月,且飲且舞且歌,搖滾得花枝月影亂。當然,李白是天才詩人,他覺人生不稱意,要銷胸中「萬古愁」。我們普通人獨自飲酒,一覺之後便風清雲淡。

平常人沒有大抱負,當然也沒有大失意,故心態是寧和平靜的。然而逢小事就隆重一點,諸如結婚、生子、壽辰……設宴是為點亮尋常的日子,給庸常的生活增加一點喜慶。喝酒本來是日常生活的點綴,維持我們生活的主料,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皆平易溫和之家常物。人一味地追求狂放與刺激,進入一種非現實的幻境,刻意追求脫離凡俗的快感,便是離癲狂不遠了。

傳說李白舟中醉酒,「撲水捉月」在水中溺死的。雖是後人依其性情杜撰的故事,卻有人寧願相信其實有,因為是一種合乎情理的想象。我們不能如千古詩人李白「斗酒詩百篇」,也不能如懷素般醉後舞狂草,醉飲只落得狂言亂語、舉止乖張,難有風雅故事。在酒宴上滴酒不沾的人,我很是佩服。安於平常的人,平素心境平和,多不好酒,好茶。酒與茶,是兩種境界。除了天性不能飲酒,人少壯時好酒,而老境則多好茶,這除了身體的因素,更關乎人的心境。

我如今比較好茶,一人獨飲,少語,簡靜,不費錢,柴米油鹽是老妻的事。我年輕時喝酒無狀,然而現在喝茶卻有自己的道,曾自作《茶道》詩云。這是人近老境了,但老卻有老的好,停了濁酒杯,卻捧一壺茶。花前月下,茶煙裊裊,看花無語,望月心淡。

[1]

作者簡介

呂達余,男,安徽銅陵人氏,大專學歷,高級政工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