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浙江大學龍泉分校舊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浙江大學龍泉分校舊址原圖鏈接來自 浙江在線 的圖片

浙江大學龍泉分校舊址位於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市。舊址建築面北向,中西合壁式建築,建築面積2293.5平方米。建築立面為典型為巴洛克風格。建築平面分三條軸線:中軸線上為兩進兩天井,並設廂房;東、西兩軸線各有廂房七間,均為二層單檐。   

歷史沿革

1937年七七事變後,時任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帶領師生西遷,行程歷經西天目山闡源寺、建德、江西泰和、廣西宜山。1939年遷至宜山後,考慮到戰時交通不便,不便於東南沿海各省的青年學子繼續求學,便派鄭曉滄、陳訓慈回到浙東一帶考察,最後選中龍泉市芳野村的曾家大屋,在此基礎上興辦浙江大學龍泉分校[1]。學校除堅持教課外,還開展各項學術活動、宣傳抗日。林天蘭曾評價浙江大學龍泉分校是國際教育史上唯一一所在敵戰區興辦的大學。2005年3月16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描述

浙江大學龍泉分校舊址為中西合壁式建築。坐南朝北,總體布局為三條軸線,通面闊44米,通進深32米,建築面積2293.5平方米。立面為典型為巴洛克風格。中軸線上為兩進兩天井,並設廂房、後牆過廊。東、西兩軸線各有廂房七間,均二層單檐。一進,面闊五間兩弄,進深四間,為二層單檐樓房,一層明間為門廳。天井兩側為廂房均為二層單檐。二進,面闊七間,兩梢間為樓梯間,為三層單檐。後廂房、過廊均與二進一樣為三層,但廂底層為過道。後天井設有兩水池。

命名由來

浙江大學龍泉分校(為芳野曾家大屋舊址),是因當地有葉姓孝節牌坊而得名。「七七」蘆溝橋事變後,浙江大學內遷,總校設貴州遵義,並於1939年6月在龍泉開辦分校,校址選在坊下。分校主任鄭曉滄教授是海寧人,海寧語音中「坊下」和「芳野」同音,而鄭先生又頗具雅興,「坊下」就自然改名「芳野」了,並沿用至今。浙大分校舊址芳野曾家大屋坐南朝北,共二進七開間,門樓歐洲風格,內廳土木結構,中西合璧。一進為二層,二進為三層,天進兩側有廂房,還有後花園,占地面積約3畝,是該村紳土曾水清在民國十年(1921)所建[2],故稱「曾家大屋」,浙大龍泉分校在此頭尾辦學7年,招生七屆,約1000人,曾浦育一大批國內外知名教授科學家,1945年11月遷回杭州。現系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設浙大校史館和龍泉歷代名人館,為龍泉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視頻

浙江大學龍泉分校舊址 相關視頻

龍泉浙大分校舊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