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因里希·馮·克萊斯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貝恩德·海因里希·威廉·馮·克萊斯特Bernd Heinrich Wilhelm von Kleist1777年10月18日奧得河畔法蘭克福1811年11月21日萬塞),德國詩人戲劇家小說家。[1]

克萊斯特的家族是普魯士傳統的軍事世家,出現了許多高級將領。父親約阿希姆·弗里德利希·馮·克萊斯特曾參加七年戰爭,官至少校,於1788年去世。

年幼時的克萊斯特即顯示出文學才華。但遵循家族傳統,1792年,加入波茨坦的近衛軍團成為軍官。翌年母親去世,即請假料理喪事。過後參加了普魯士奧地利聯軍干涉法國革命的戰爭。因不喜歡軍隊刻板的生活,1799年退役。

當年,克萊斯特進入奧得河畔法蘭克福大學學習法律及自然科學,並與一將軍的女兒訂婚。1800年,在柏林的普魯士稅務工商部謀得差事。由於厭惡官僚主義作風,一年後放棄公職。

去職後的克萊斯特沉浸在康德的哲學中,打算去巴黎推廣康德思想,並提高自身法語水平。1801年4月,與姐姐烏爾里克前往巴黎。首先在德累斯頓欣賞藝術品。7月抵達巴黎。在巴黎他觀察法國的社會生活,積累了日後寫作的素材。

之後他又在瑞士等地遊歷。1803年初來到魏瑪,在作家維蘭德家中做客。之後又去了萊比錫、伯爾尼、米蘭日內瓦等地,最後二進巴黎。在巴黎,普魯士特使敦促他回國。他回到美因茨,修養五個月。過後幾年,他不斷出現在巴黎,甚至還在科布倫茨做木匠過活。這時期他一邊工作一邊寫作,劇作不斷。

1807年他從柯尼斯堡到柏林,被法國人當作間諜拘捕,送往法國關押。7月獲釋。他去了德累斯頓生活兩年。打算開書店,但並未實現。1808年1月,與友人亞當·米勒創辦藝術雜誌「菲布斯」,連載他的劇本《彭忒西利亞》和小說《O侯爵夫人》。一年後雜誌停刊。他的代表作《破瓮記》在魏瑪上演,慘遭失敗。

1808年,他的劇本《赫爾曼戰役》完成,為反拿破崙的起義者所賞識。1810年,他創辦《柏林晚報》,抨擊普魯士的親拿破崙政策,反對拿破崙的侵略。這份報紙為德國晚報的先驅。

但此時的克萊斯特仍然生活無着,靠堂姐為他申請的年金過活,為普魯士上層社會所歧視。生活的不順、事業的失敗使他喘不過氣。1811年11月21日,克萊斯特自殺身死。

生前痛苦的克萊斯特,終於在19世紀末得到肯定。

他的劇作,尤其是悲劇,獨樹一幟,在德國文學史上留下重重一筆。代表作《破瓮記》與萊辛的《明娜·封·巴爾赫姆》、豪普特曼的《獺皮》並稱為德國三大喜劇。同時,他也是德國志怪小說的大師,代表作《智利地震》。他還是「逸事」文學體的創始人。並且是一位出色的報人。[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