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岸和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海岸和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大連理工大學)1986年成立,有研究與技術人員62人,其中兩院院士4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7人。

2019年3月,被科技部在2018年工程領域和材料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為工程領域良好類實驗室[1]

基本情況

海岸和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大連理工大學,實驗室於1986年由國家計委批准籌建,1990年通過國家驗收後被批准對國內外開放,1994年、1997年、2003年、2008年、2013年五次通過了國家計委委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組織的評估。現任實驗室主任董國海教授,實驗室第六屆學術委員會主任張長寬教授。

科研支撐

實驗室有研究與技術人員62人,其中兩院院士[2] 4 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7人,入選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培養計劃3人。實驗室擁有可模擬產生海浪、海流潮汐等綜合作用的多功能水池;低、高頻(長、短周期)複合造波系統;大波流水槽;渾水水槽;溢油水槽;海洋環境水槽;非線性波浪水槽;冰區溢油環境實驗系統;電液伺服結構疲勞試驗系統;二維水下地震模擬系統;大型高精度靜動三軸儀;土工靜力-動力液壓三軸-扭轉多功能剪切儀;基於PIV&LIF的流速場、濃度場同步測試系統等。

科研領域

實驗室研究方向:

★海洋動力因素與海岸、海床和結構物的相互作用

海洋環境污染的動態分析與防治

★海岸和近海工程結構體系及其全壽命性能評定和設計

★海岸和近海工程系統的安全防護與防災減災

★海岸和近海工程系統的數值仿真與實驗模擬技術

項目成果

實驗室致力於開展海岸和近海工程領域內的應用基礎研究和直接服務於國家經濟建設的關鍵工程技術課題的研究,2003年至2008年期間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355項,其中: 「863」計劃子課題5項,國家攻關子課題2項,「973」子課題 4 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5 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 78項(包括7項重點基金);教育部創新團隊 2 項;省部級重大課題4項;國際及港台地區合作研究課題16項;教育部及其他省部委基金課題 66 項;國家經濟建設中的工程技術課題204 項。實驗室2003年至2008年期間共獲得國家級獎勵4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1 項。省部級科技獎勵24項。其中:省部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9項;省部委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0項;省部委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5項。此外實驗室還獲得其他獎勵 8 項(土木水利博士後流動站獲人事部優秀博士後流動站獎勵,沈永明教授獲得優秀博士後稱號)。18項成果已被我國有關工程規範採用。申請發明專利40項。出版學術專著19部;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5篇;國內重要期刊論文1143篇;國際學術會議論文147篇。

視頻

海岸和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相關視頻

國家重點實驗室
走進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