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潤城鎮東山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潤城鎮東山村山西省陽城縣潤城鎮下轄村,全村由四個自然莊(東山、史家莊、馬溝、披甲坨)組成,設四個村民小組。[1]

中文名:東山村

所屬地區:山西省陽城縣

地理位置:陽城縣東北部可樂山腳下

人口數量:934口人(2014)

村莊概括

我村位於陽城縣東北部可樂山腳下,環境優美,資源豐富,四季松柏常青,景色非常怡人。全村由四個自然莊(東山、史家莊、馬溝、披甲坨)組成,設四個村民小組(現第四村民組已全體搬遷至北留鎮皇城村),全村共有325戶,934口人,耕種着675畝土地,支部共有20名黨員,支村兩委成員7名。我村有白煤濾料、汽車運輸、養羊、養雞、養蠶個體專業戶10個。

基礎設施

改革開放以來,在村黨支部、村委會的領導下,狠抓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民生活環境,先後投資1500餘萬元,打機井2眼,「村村通」工程水泥路達到12公里,修建居民住宅45套,修建村委綜合辦公大樓和教學樓3500平方米,荒山綠化面積3000畝。

村莊榮譽

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我村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關注民生,100%的農戶參加了新型合作醫療,農村低保對象得到救助,農村養老保障和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倡導文明新風,培養造就新型農民,不斷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在群眾中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切實改善和豐富了群眾的精神生活,認真組織開展「文明和諧家庭」、「十星級文明戶」、「文明和諧村組」群眾性精神文明生活與和諧創建活動,為構建和諧東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60年之前,東山村還是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一群來自安徽、山東的農民在這裡開荒種地,如今村里也就40戶,200多口人,卻種了2萬多畝地,從我記事開始的牛耕馬拉,而後12馬力小四輪,到現在從種到收全程的大型機械化作業。目前除了已經開墾的耕地之外,還有大面積的森林、草甸子資源,村民可以利用農閒或許很多寶藏,比如野生榛子、蘑菇、藍莓、蜂蜜、猴頭、各種草藥等,還可進行原生態的放養牛羊,如今全國有這種環境放養牛羊的地方十分珍惜!

村里每年都在變化,我認為變化主動力就是勤勞節儉,對比周圍的幾個村子,自然環境差不多,但是富裕程度卻大相徑庭,如今,村子是整個二站鄉最富裕的村子,村里也通了公路,村內也鋪上了水泥路,家家戶戶也都住上的磚瓦房,吃上了自來水,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

2014年4月23日,是一個重要的日子,東山村成立了黑河第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我們7戶農民把土地、農機具集合在一起,實施作物種植統種統管統收,藉助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的東風,在區職業技術學校的技術支持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開始了新的探索。除了7戶自己的205公頃土地,此外,又流轉了村里其他6戶農民的近200公頃土地,種植面積近400公頃,占全村土地總面積的一半左右,土地、機械加上農業生產資金的總投入達到278萬元.2014年,將種植135公頃玉米、60公頃奶花芸豆、170公頃大豆等作物。由於耕種面積大,合作社在購買種子、化肥、農藥時,因為購買數量多而享受到優惠,僅此一項就節省資金5萬餘元,因統種統收,對機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勞動強度也大大減輕,另外集資70萬元新購置了約翰迪爾收割機,提高收穫效率,同時也為來年流轉承包更多土地打下基礎。

這裡的民風淳樸,家家沒有鎖門的習慣,村民沒有喝酒的陋習,沒有占小便宜的惡習,沒有偷東西的習慣,更沒有打罵公婆的村婦。我四年級的時候離開了東山村在安徽老家呆了九年,在祖籍農村,除了少數有教養的家庭,很多子女都不能和父母住在一起,分家是必須的,打罵是常見的,但是東山這些人基本也都是安徽遷徙過來的,在此竟然無此惡習,也從來沒有分開過的。

這裡具有典型的小興安嶺風光,且四時不同,各具特色,即可享受清涼夏日,還可體驗嚴酷隆冬。

視頻

潤城鎮——世上無難事 只怕有心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