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陽城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陽城縣,是山西省晉城市的一個縣,位於山西省南端中段,面積1968平方公里,人口約40萬,共轄17鄉(鎮)及1個辦事處。有回族滿族蒙古族朝鮮族白族藏族苗族壯族等少數民族分布。

地處太岳山脈東支,中條山東北,太行山以西,沁河中游的西岸;東與晉城市郊區為界,北與沁水縣為鄰,西南與垣曲縣接壤,南與河南省濟源市相連。地理坐標在東經112°一112°37',北緯35°12'—35°40'之間,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2018年9月9日,中國共產黨晉城市第七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召開,表決通過了《中共晉城市委關於同意陽城縣撤縣設市的決議[1]

行政管轄

康熙雍正年間,陽城與陝西韓城安徽桐城同為文化發達之鄉,在澤州府所轄五縣中文風最高,贏得了「名列三城,風高五屬」的美譽。陽城縣有「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宅」、國家5A級景區皇城相府、有保存較好的明代民居建築群海會寺天官王府郭峪古城等,以及中華名山析城山蟒河歷山自然保護區。

唐武德元年(618年)濩澤為澤州治所,八年,徙治端氏。
天寶元年(742年),改濩澤為陽城縣,屬澤州(或稱高平郡),隸河東道。
五代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復易名陽城,屬澤州,隸昭義軍、河陽節度使。
金昇陽城為勛州,屬忠昌軍節度。
元中統元年(1260年),勛州復為陽城縣,隸屬澤州司侯司。
1938年3月,中共晉豫特委在陽城縣成立。
1945年6月,陽城縣解放。1958年劃歸晉東南專區領導,1958年10月,合沁水縣為陽城縣。
1959年10月兩縣分置。1971年劃歸晉東南地區領導,1985年5月,晉東南地區撤銷,直隸山西省晉城市。

自然資源

水資源:陽城縣地下水、地表水總儲量3.804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322億立方米,地下水1.984億立方米,重複量為1.502億立方米。可供開發利用的1.548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0.319億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1.229億立方米。

土地資源:陽城縣土地總面積中,山地面積約1082.4平方千米,合162.4萬畝,占總土地面積的55%,海拔1000—2000米之間;丘陵面積787.2平方千米,合118.1萬畝,占總土地面積的40%,海拔700—1000米之間;河谷平川面積98.4平方千米,合14.7萬畝,占總土地面積的5%,海拔600米左右。全縣耕地面積為56.0865萬畝。牧坡草地面積32.97萬畝,森林面積121萬畝,森林覆蓋率為36%。

礦產資源:陽城縣主要礦產有硫鐵鋁土石英石石灰岩白雲岩重晶石水晶石等。其中,煤炭地質總儲量59.22億噸,硫鐵礦7431.1萬噸,鐵礦995.9萬噸。煤炭探明儲量56.18億噸,占山西省總儲量的1/10還多,是中國優質化工原料無煙煤生產基地;煤層氣探明儲量78億立方米。

生物資源:陽城縣境內有歷雲、蟒河兩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有國家保護的稀有植物9種和珍貴動物16種。其中,紅豆杉領春木山白樹青檀等起源很早,為中國特有的樹種,有中草藥300多種。

歷史文化

陽城縣古稱濩澤,為堯舜夏冀州之域,是黃河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在置縣兩千多年的歷史中,文風長盛,自隋朝科舉以來,先後出過120餘名進士。明清兩代,先後出過4名尚書、2名宰相。清順治三年(1646年),10人同中舉人,10人同中進士順治八年(1651年),又有10人同中舉人,留下了「十鳳齊鳴、十鳳重鳴」的佳話。清康熙雍正年間,陽城與陝西韓城安徽桐城同為文化發達之鄉,在澤州府所轄五縣中文風最高,贏得了「名列三城,風高五屬[2]」之譽。

陽城縣境內文物古蹟以「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宅」、國家5A級景區皇城相府為代表,有保存較好的明代民居建築群郭峪古城、頗具江南水鄉特色的明代民居城堡砥洎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海會寺等。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關於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的通知》陽城縣名列其中[3]

旅遊景點

蟒河位於山西省陽城縣桑林鄉境內,北承太岳,東接太行,西依中條,南連王屋,且與河南濟源市毗鄰。居暖溫帶之南緣,亞熱帶之北界。地理座標為東經112°22ˊ10″-112°31ˊ35″,北緯35°12ˊ50″-35°17ˊ20″,總面積5573公頃。

蟒河自然風景旅遊區:東起三盤山,西至砥柱山,南至河南省界,北至花園嶺。海拔最高的砥柱山1572.6米,最低的拐莊溝300米。總面積80多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在80%以上,地貌特徵多以深澗、峽谷、奇峰、瀑潭為主。蟒河自然風景旅遊區是中國發現較晚、保護最好的一塊原始的自然風景富集區[4]

九女仙湖景區:位於陽城北留鎮的太行山沁河峽谷中,東距晉城市30公里。九女仙湖景區是一處占地面積約13平方公里,以水上遊樂為主的自然風光旅遊景區。主體景觀為一回水長達20華里的高峽平湖。

皇城相府:原名「中道莊」,清時由康熙賜名並親筆御書「午亭山村」。後因康熙皇帝兩次於此下榻,故名「皇城」,俗稱「皇城相府」[5]

皇城相府是建於明清時期的官宦宅居建築群,為清代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康熙字典》總閱官、輔佐康熙皇帝半個世紀之久的一代名相陳廷敬故居。整個建築由內城和外城兩部分組成。內城系明代遺構,外城為清代所建。內外城牆總長達780餘米,平均高度12米左右,寬度在2.5與3米之間,總占地面積為10萬平方米,有大型院落16座,房屋640餘間。

析城山:又名析津山、聖王坪、東坪。位於山西晉城市陽城縣西南30公里處,方圓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888米,在250萬年前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四周崖壁似城,中間凹陷如盆,有東、西、南、北門分析,故曰析城。舊志:山峰頂平、四周如城,有東西南北四門,故名。

析城山地表為8.516平方公里亞高山草甸,地下有數量眾多的溶洞景觀和地下河水,是中國華北地區保存最好、具有一定科研價值的封閉式岩溶窪地,屬非常珍貴、不可再生的地質自然遺產。

析城是古老的中華名山。中國最早的地理經典文獻《禹貢》記載了大禹治水時,沿着山脈從西往東,導山疏河經砥柱、析城、至於王屋山太行山恆山,至於碣石。可見析城山之名甚古,幾乎就是伴着中華文明的歷史而來。

清末民初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今本書紀年疏證》中記述:商湯「二十四年,大旱,王禱於桑林,雨。」桑林在哪裡?清《山西通志》說:「桑林水,導源析城之東麓。」陽城縣古稱獲澤,相傳析城山即是當年湯王祈雨處。千百年來,晉豫間官祀民禱,香火不絕。

天官王府:是明代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官至刑、戶、吏三部尚書,曾輔佐明王朝達四十年之久的重臣王國光及其家族數代相承建造的大型官居建築群,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為是國家AAAA級景區[6]

城市排名

2018年5月,第十五屆(2018)中外避暑旅遊目的地排名」發布,陽城縣在2018中國避暑休閒百佳縣榜中排第79名。

2018年8月,煤炭工業網公布2017年全國原煤產量千萬噸以上縣市名單,陽城縣原煤產量1479.59萬噸,排第54名。

城市榮譽

2018年5月,入圍2018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2019年5月18日,陽城縣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視頻

陽城縣 相關視頻

航拍 醉美陽城
舌尖上的陽城
中國山西晉城陽城
陽城順口溜說陽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