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涴市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涴市鎮

中文名 : 涴市鎮

所屬地區:湖北松滋市

涴市鎮位於松滋市東北部,地處長江南岸,因江水在此北折東流,呈回曲之貌而得名。國土面積148平方公里,為平原湖區地貌。涴市鎮轄17個行政村292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居委會。涴市鎮總人口47432人(2017)。形成了以生產無紡布系列產品、造紙、機械加工和製造、農副產品加工、石油開發為主體的工業經濟體系。[1]

地理

涴市鎮位於松滋市東北部,地處長江南岸,因江水在此北折東流,呈回曲之貌而得名。涴市鎮位於荊(州)、松(滋)、枝(江)三縣市區六個鄉鎮的邊緣結合部,與荊州區彌市鎮、松滋市沙道觀鎮接壤,與松滋市八寶鎮、老城鎮和枝江市百里洲鎮、七星台鎮隔河(江)相望,距新江口城區35公里。國土面積134.67平方千米,為平原湖區地貌。涴市鎮轄17個行政村292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居委會。涴市鎮總人口47432人(2017)。2005年,涴市鎮工農業總產值53961萬人民幣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7435萬元人民幣,農業總產值10646萬元人民幣),財政收入592.46萬元人民幣,農民人均純收入2918元人民幣,分別為1985年的3.2倍、3.5倍、7.2倍。2007年工農業總產值:57810萬元人民幣,其中工業29538萬元人民幣,農業16465萬元人民幣,人均純收入4106元人民幣。

農業

改革開放以來,涴市的農業一年一個新台階。糧棉油生產在合理調整品種結構,優化栽培模式上求突破,糧棉油穩定增產。專業村組、專業戶的建設步伐加快,特色農業逐漸形成。鎮郊村的蔬菜種植面積已達2000畝;生豬150模式養殖場5個;涴市鎮發展黃鱔養殖水面1800畝,有網箱4.5萬口,丁家垴村獲得"松滋黃鱔養殖第一村"的美譽;紅花村的花卉種植、小龍蝦養殖已初具規模。

工業

上世紀九十年代,涴市鎮加大鎮辦集體企業轉制步伐,14家鎮辦企業採取破產、拍賣等方式先後轉為民營企業。1998年,原鎮塑料廠走破產拍賣之路,成功引進湖北海興衛生用品有限公司。到2005年,湖北海興衛生用品有限公司已成為年銷售收入2946萬元、稅金100萬元的規模企業。2005年,原大同磚瓦廠破產拍賣,成功引進裕陽紙業有限公司。1997年,中國石化採油廠落戶涴市,到2005年,累計開採原油7萬噸。2005年,涴市鎮民營企業達到32家,其中年工業產值500萬元以上的達到3家,100萬元以上的達到20家,初步形成了以生產無紡布系列產品、造紙、機械加工和製造、農副產品加工、石油開發為主體的工業經濟體系。

其它

涴市鎮區用地62.12公頃。1988年到2008年,先後投資兩千多萬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鎮區對外開放的環境不斷改善。鎮區工業、商業、生活居住用地布局合理,路、水、電、有線電視四通。主街道1.5公里均為水泥(瀝青)路面;有日產300噸的自來水廠一座,有35千伏安的變電站一座。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發達。群眾性文化生活豐富多彩,鼓樂隊、腰鼓隊活躍城鄉;有線電視於2000年與荊州有線電視網絡聯通,可收看35套電視節目,有3420戶入網,占涴市鎮22%,有8個村7040戶實現了"村村通";涴市鎮有完全小學3所、幼兒園7所,中學1所,按師資力量和教學設施每年可招小學生300名;鎮中心衛生院綜合實力居全市鄉鎮衛生院前列,擁有病床40張,有舒適的就醫環境和先進的診療設備,2001年在全市率先實行了鄉村衛生組織一體化管理,涴市鎮16家村級衛生室建設得到規範和發展。涴市鎮個體工商業發展迅速。近10年來,涴市鎮個體工商戶發展到389家,其中商業374家,飲食服務業15家。水陸交通便利。涴市港為常年深水港,枯水期可停泊2000噸級以上的貨駁,現有糧食棉花、農資、建材等四個簡易的專用碼頭;陸路有50多輛巴士、面的、的士聯通鎮內各地,可通荊州、宜昌、松滋城區和涴市鎮各地。涴市鎮城鄉已有5913戶安裝了電話,已擁有266家電腦用戶。

榮譽

鎮委、鎮政府所獲榮譽:被松滋市政府授於"鄉鎮規模工業培植工作獎"、"稅源培植"工作先進單位;"安全生產先進單位";"綜合治理工作優勝單位";"小城鎮建設"二等獎;"通村公路建設先進單位";"交通血防工作先進單位";"殯葬改革全市第一名";"水上交通安全先進單位";被荊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安全生產先進單位"。

視頻

涴市鎮:建設循環經濟新極點_MPEG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