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淝河澹澹滌壽州(肖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淝河澹澹滌壽州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淝河澹澹滌壽州》中國當代作家肖龍的散文。

作品欣賞

淝河澹澹滌壽州

1

據說皖北壽縣已經很老很老了,老到隨意揚起釘耙,就能從土地里挖出佐證它年齡的殘磚剩瓦來。這些殘磚剩瓦是有性別的,雌性婉轉悠揚着楚風,雄性昂揚揮灑着漢韻。

探究一座古城的前世,應該是後人最愚蠢不自知的一個行為吧。壽縣的前世太久了,久到那古城門下的青石磚,都已經車轍累累,履痕條條,一如老漢額頭上一條條縱橫的溝壑,通往難以窮底的歷史深處。那是時光的隧道,從今人的腳下一直向前延伸,最終能夠延伸到歷史的哪個節點,又有何人知曉?

我來到壽縣的時候,正值深秋。小雨剛過,空氣像洗了澡,微涼中泛着清新。銀杏正黃,碩大的樹冠在孔廟大院裡霸氣側漏,紛繁、金黃的銀杏葉落在紅牆黛瓦間,一片,兩片,三五片,層層疊疊,熱熱鬧鬧。不巧的是,孔廟正在維修,一把鐵鎖,一道護欄,便隔開了今人與先人、現在與歷史的握手。但又是隔不開的,聖哲的思想就像城外不息的淝河水,經年不絕地從古流到今,並將一直流向未來。院裡正中央一座拱橋,單拱單孔,小巧而曼妙地跨過一方水塘。橋孔上方的橋壁刻着「泮池」二字,此字不可小覷,「泮宮之池」,意味着我的腳下就是古代官學的場所。孔子曾被封「文宣王」,國內很多的孔廟遺址,都可見到泮池,這是身份、地位、才學和權威的象徵。「思樂泮水,薄采其芹」。古時士子在太學,可摘采泮池中的水芹,插在帽緣上,以示文才。而此次受梅雨墨先生之邀,赴壽縣參加西散原創年度優秀作品頒獎儀式,也算是文人之約吧。我雖無文采,也樂得在泮水橋上來回走了幾趟,手撫欄杆,藉此思接聖人,也聊表對先賢的尊崇和拜祭之心吧!

如同一個人,有乳名、大名、外號一樣,壽縣古稱壽春、壽陽、壽州。與人不同的是,壽縣的每一個名字都代表着一段歷史,一段傳奇。戰國時期,七雄逐鹿,秦國稱霸,楚國沒能因為與秦有姻親之好而倖免,秦滅楚後,在此設壽春邑。分久必合,大勢所趨。秦始皇揮斥方遒,吞併六國,開闢了華夏民族的大一統時代,這是歷史的進步,壽縣也因此在史冊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東晉時,壽縣為壽陽郡,隋文帝開皇九年又改為壽州,後又經歷了數次反覆更名。

滾滾淝河東逝,浪花淘盡英雄。歷史風雲變幻,但歷史的車輪滾滾前進的足音卻從未曾中止,或者斷絕。

2

在壽縣的第二夜,主辦方組織夜遊壽縣古城牆,心內甚喜。壽縣古城牆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宋代城牆,單其「最好」一詞,就足以令人心動。

行走在小城,沒有車水馬龍,更沒有嘈嘈切切的喧鬧,與其他城市相比,小城依舊保持着以其「古」而倖存下來的寧靜安謐,在當下似乎這是不可思議的。也唯其如此,才是這座古城給外人最不可思議的見面之禮。街道兩側,各色小店燈火通明,店楣上三三兩兩懸掛的古色古香的燈籠,在寒風中輕輕搖曳,似乎在告訴我們,歷史,曾經在這裡搭建過輝煌的舞台,上演過無數幕風雲際會的大戲。

一群人說說笑笑,轉眼便來到了古城牆的北門。借着微弱的燈光,我們沿坡而上,古城牆便從如煙的過往中翩然來到了我們的腳下。移步其上,極目遠眺,黑夜給了這個城市最好的保護。隱約之中,城外的喧鬧與熙攘,似乎在這裡被阻擋在了淝河之畔,淝河水成了小城能潔身自好的天然屏障。沿着城牆遠望,黑暗之中,橘黃色的燈帶沿着古城牆雉堞逞「弓」字形跌宕開來,一如歷史前進的足跡,上上下下,起起落落,於變化中保持着不變,於起伏中保持着一往直前的態勢。更遠處,一座城樓飛檐昂揚,燈火璀璨,於靜謐中透着巍峨,滄桑中盡顯蝶變後的風姿。

我們從一個地方下了城牆,由外而內入了城門,眼前一片豁然,而在右前方,又出現了一道城門。兩座城門像兩隻巨大的手掌,牽着一圈城牆,包圍着大片開闊之地。一群人驚訝有聲,有疑惑,有不解。古聖先賢的聰明才智總會讓後人為之折服,此處亦然。同行的李義成先生是土生土長的壽縣人,對壽縣古城牆的前世今生了如指掌。他如數家珍,為我們介紹着城門這種特殊構造的功用與價值。據說,壽縣古城牆東賓陽門、西定湖門、北靖淮門、南通淝門,皆有這種構造,被形象地稱為「瓮城」。所不同的是內外門之間的方位有所不同。「瓮城」的設計獨特巧妙,一可以防洪,二可以禦敵。洪水來勢洶洶,一入瓮城,便成渦流迴旋於內外門之間,有效減輕洪水對內門的壓力,為更好地防禦洪水贏得時間;外敵入了瓮城,便有「請君入甕」之妙,前兵被擋在內門之外,後兵不明就裡,依舊奮力前沖,令守軍更有「瓮中捉鱉」的暢快之感。

歷史的浪花飛濺,讓我們不由得掏出手機,上下左右尋找着各種角度,企圖留下一些記憶。正在拍攝,一個扎着蝴蝶結的小小孩突然闖進了我的鏡頭,她掙脫母親的手,在凸凹的青石條路面上奔跑着,歡叫着。那一刻,時光突然鮮活起來,激起了一群人的興致,所有的人都在古城牆和小小孩之間尋找着最佳的契合點,把古老與年輕、歷史和未來定格在永恆的一瞬。

3

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兵力和勇氣固然重要,但才智謀略似乎更為戰爭勝負的關鍵。

「公元383,前秦出苻堅。率兵80萬,來到淝水畔。謝玄施妙計,苻堅失了算。秦兵方退卻,軍心就已亂。風起鶴鳴處,秦兵亡大半。」

這是我讀初中時,歷史老師給我們編寫的順口溜,形象地展現了淝水之戰的經過。自古以來,兵不厭詐。謝玄略施一計,讓狂妄自大的苻堅中了圈套,八十萬大軍剛一後撤,便有人在後軍高呼「秦軍已敗」,八十萬的軍隊頓時陷入混亂,自相踩踏者不計其數。八萬晉兵趁勢掩殺,前秦軍屍體遮蔽山野,堵塞淝河。偏在此時風起鶴鳴,逃跑的人聽到颳風的聲音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是東晉的軍隊將要來到,晝夜不停,瘋狂逃竄,前秦損兵十有七八。

淝水之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大有橫掃列國一統華夏之勢的苻堅和前秦軍隊慘敗而歸,小小壽縣不僅改寫了歷史,也給後世留下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投鞭斷流等寶貴的成語典故和文學、史學、軍事學財富。

4

西距壽縣二十五里,有一個碩大的墳冢,當地人稱黃泥孤堆。據考證,墓里埋葬着楚國令尹春申君黃歇。

第二天下午,我們前往黃歇墓參觀。下了車,霏霏細雨若有若無地飄在空中,深秋的寒風有些刺骨,正映襯了作為一代名相墓冢的肅穆與莊嚴。一抔黃土之下,一代英豪不覺已經長眠2000多年,焦枯的荒草在寒風細雨中左右搖曳,似乎也在向這個被人稱為「戰國四君子」之首的楚春申君致哀。

春申君是楚考烈王所封,皆因黃歇功大,論文力促秦楚結盟,機智地幫助楚國太子逃離秦國;論武又領兵滅魯國,助力鄭國抗秦,力主五國合縱險滅秦國;治國則大興水利,開發江南,使楚國倉廩充實,一度成為戰國七雄中堪與秦國抗衡的力量

但是,無數的史實似乎論證了一個道理,當才智遇到權謀,才智往往會歿於權謀,二者似乎永遠不能合二為一。春申君功大,卻唯恐失勢,於是便聽信了門客李園建議,將懷有自己骨血的妾李環獻給了無子的楚考烈王為妃,而李環正是李園的妹妹。《戰國策·楚策四》:「李園既入其女弟為王后,子為太子,恐春申君語泄而益驕,陰養死士,欲殺春申君以滅口,而國人頗有知之者。」很多人都知道李園要殺春申君,獨春申君不知?非也。有人提醒他,他說,「李園,軟弱人也。」就是在他眼中這麼一個軟弱的人,最終令他身首異處,豈不哀哉?

司馬遷在評價春申君時說:「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唏噓之餘,不免令人嗟嘆!

歷史何嘗不是一個王朝和時代的VCR啊!雖能成為你了解前人的一個記錄,卻難以讓你窺探到歷史的全貌,或許這就是歷史的神秘、奧妙之處。好在無論歷史如何發展,總能在後世給人以啟迪和警醒。

5

離開壽縣的當天,天空一片湛藍,陽光好似亂了手腳的孩子,打翻了顏料瓶,把古城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塗刷得明亮亮的。參加本次頒獎儀式的文友們紛紛奔向古城的各個古蹟,他們是想用這最後與壽縣親近的時間,攬盡古壽州千年的風騷嗎?我竟是不願意的一個,我把與壽縣握手告別的地點,選在了壽縣古城牆的賓陽門,這是壽縣古城牆四門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門,也是古城自古以來迎送賓客的禮儀之門。畢竟,壽縣是一本厚重的書,領略這座古城的風韻,就一定要親近最古老的部分,陳酒一樣慢慢地品咂回味。

與前次夜遊古城牆相比,白天遊覽古城牆,更能給人以震撼。穿越千年,古城牆滄桑厚重的容顏在秋日的陽光下透着一股歷練後的氣場,拱形門一端連着古城和過去,一端連着城外與未來。城拱門中間立一石牌,上用沉雄渾厚的篆書刻着「壽春州城圖」字樣,從圖上看,整個壽州古城就像一枚古樸的方印,印刻在皖北大地上。門內的青石條已經被歲月的洪流沖刷出一道道千年印記,泛着光,你無法想象,在一千多年前,這裡是何等樣的繁華與熱鬧,有多少來自山南海北的羈旅行者來此做客,又有多少古城人從這裡走出去,走到更加寬廣的世界。

沿着城樓右側的石板台階,我們緩步登上了城樓。城門上方,一座重檐歇山式的城樓在藍天下巍然屹立,獵獵彩旗和大紅燈籠迎風飄揚,似在歡送我們的離去。撫摸着古老的城牆,一簇簇綠色的青苔在磚縫中蓬勃有力地生長着,讓人無處不感受着生命的頑強與厚重。俯視瓮城,四面城牆牆壁磚石頹舊,而磚縫中卻生長着許許多多的綠色的生靈,搖曳着秋風,也搖曳着光陰。里外兩座城門遙相呼應,它們曾經手挽手抗拒過風雨侵襲,也肩並肩抵禦過外敵入侵,留住了一段又一段凝固的歷史。恍惚之中,有隱約的吶喊聲在不大的瓮城裡迴旋激盪起來,恍若有驚濤駭浪,又似有金戈鐵馬。

極目遠眺,隱隱有青山起伏,草木如兵;俯瞰城外,淝河澹澹,碧水如鏡,偶有一兩根枯枝如折戟斷戈在水中兀立,眼前便閃現出一幕幕戰火紛紜的歷史畫捲來。

忍不住想,歷史的轉角大抵就在一念間吧,一念成,也一念敗。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管他成王敗寇,終不過淝水之畔一季接着一季枯榮的蒹葭,於白霧茫茫的歷史之中,逆流一瞬間,順流也何嘗不是一瞬間[1]

作者簡介

肖龍,祖籍安徽利辛,現居阜陽,中國水利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