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淡水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淡水港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圖片來自背包客棧

基本資料

等級    直轄市定古蹟

別稱    淡水(滬尾)海關碼頭

公告日期  89年6月27日

登錄類別  碼頭

地理位置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59號

建成年代  大清同治年間(1862年)

淡水港另稱淡水(滬尾)海關碼頭,是淡水河的河口港,黃金時代約在1865年至1905年之間,曾經是臺灣三大商港之一,因為地理位置重要,所以在此設通商貿易港。原本是滬尾水師守備營所築碼頭區,當年位置於現在的紅毛城前方河邊,目前屬財政部關務署基隆關所有、中華民國國軍管轄。[1]

日治時代,淡水港渡過了黃金歲月,因河道日漸淤淺、大型船舶出入不便,轉而大力建設基隆港,兼以台北基隆鐵路之便,基隆港終而取代了淡水港昔日的地位。

歷史

  • 1858年(清咸豐8年),天津條約簽訂後,淡水正式開港。
  • 1861年(清咸豐11年),7月正式通商。
  • 1862年(清咸豐12年),淡水開港後選為海關稅務司辨公所在。
  • 1872年(清同治11年),3月9日馬偕博士登陸於淡水。
  • 1927年(日昭和2年),由臺灣日日新報舉辦票選,選定為臺灣八景之一。
  • 1941年(日昭和16年),當時淡水港已是有名無實的國際港。
  • 2000年(民國89年),6月27日公告為三級古蹟[2]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 《淡水鎮志》,2006
  • 《台北縣縣定古蹟淡水海關碼頭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徐福全)200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