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華大學理學院物理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清華大學理學院物理系是目前國內發展最快、最好的物理系之一,為提高清華大學的學術聲譽起着重要作用。物理系的教師在凝聚態物理、原子分子和光物理、粒子物理、核物理、天體物理以及生物物理等多個學科方向從事科學研究工作。

物理系現有教師91名,研究生393名,本科生331名。教師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9人(王崇愚、陳難先、顧秉林、鄺宇平、李家明、范守善、朱邦芬、薛其坤、段文暉)。物理系的主要研究機構包括凝聚態物理、粒子物理核物理天體物理、原子分子與光物理3個研究所,低維量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量子信息前沿科學中心、清華大學原子分子納米科學研究中心、清華大學量子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清華-富士康納米科技研究中心、清華大學-瀘州老窖智能檢測聯合研究中心等。

物理係為物理學和天文學兩個一級學科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提供優越的科研條件,並開設各類普及性和專門化物理學課程。

人才培養

物理系通過高考、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競[1]賽保送、清華大學保送、優秀中學生物理營等多種方式選拔熱愛基礎科學研究的優秀學生。進入數理大類學習的一年級新生,在第二學期經學生本人申請並通過考察後進入物理系學習。此外,每年9月份清華大學本科新生和二年級第一學期的學生有機會轉入物理系學習。物理系對本科生統一按照「基礎科學班」模式安排培養計劃。本科生從第三年開始按照個人意願選擇物理方向或應用方向,二者的培養目標分別為從事物理學前沿基礎研究的物理學家和從事相關學科研究具有良好理科素養的科學家或工程師。此外,「協同創新計劃」、「清華學堂計劃」和「新百年計劃」等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為有志於物理學研究的優秀學生拓寬了發展空間。

清華大學物理系研究生的專業涵蓋凝聚態物理、原子分子與光物理、粒子物理、核物理、天體物理、量子信息、生物物理、聲學等領域。 經過多年的建設,物理系形成了以研究生培養委員會和學位委員會負責下的學生培養質量保障體系。在入學、課程建設、博士生資格考試、學位論文匿名評審、學位審定、學術氛圍建設和獎助評審與發放等各個環節,均形成嚴謹規範和以學生為本的規章制度。

科學研究

概況

物理系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6個跨學科研究中心和3個研究所。近年來,物理系的科學研究實力大大增強,承擔的國家重大、重點項目不斷增加。承擔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3項,每年獲得的科研經費近2億元左右。

物理系的教師在凝聚態物理、原子分子與光物理、高能物理、核物理、天體物理、生物物理以及量子信息等多個學科方向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每年在主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500 篇左右。2013 年薛其坤院士研究團隊首次在實驗上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成為國際上該領域的一項重要科學突破。2014年,「低維材料中新奇量子現象及其調控的機理研究」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17年,「高溫超導濾波器技術及應用」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18年,「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2011年10月,低維量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成立,標誌着清華大學基礎研究水平和科研平台建設水平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2018年10月,由物理系牽頭培育的「量子信息前沿科學中心」正式獲批成立,為物理系培育新的學科增長點提供了重要支持。

清華物理系正在按照世界一流大學物理系的辦學模式,結合中國的特點,進行體制改革。清華大學物理系顧問委員會由美國沈元壤教授(UC-Berkeley)任主任、楊振寧、沈平(香港科大)、沈志勛(Stanford)教授任委員。物理系的教授治學體系已基本建立:所有與教學科研有關的大事必須通過物理系教授會議和物理系各個委員會研究決定,如學科發展規劃、學術評價、資源分配、教學安排,教師聘用和提職,等等。物理系也正在實行tenure-track聘用教師制度。

研究方向

凝聚態物理、原子分子與光物理、高能物理、核物理、天體物理、生物物理以及量子信息等多個學科方向。

參考文獻

  1. 2019年頭腦奧林匹克競賽規則及長期題解析,綜合實踐與技術設計創新網,2018-10-26
  2. 概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