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朝狀元劉春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春霖(1872—1944),字潤琴,號石雲。中國晚清直隸省河間府肅寧縣人,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舉行殿試,狀元是劉春霖,這是中國最後一個狀元,「第一人中最後人」。劉春霖博學多才,在古文字、史學和金石學等方面有較深造詣。[1]

人物簡介

劉春霖在詩書畫上均有極高的造詣,尤擅小楷。晚年的劉春霖其小楷書法有「楷法冠當世,後學宗之」之譽,至今書法界仍有「大楷學顏(真卿)、小楷學劉(春霖)」之說。出版有《大唐三藏聖教序》、《蘭亭序》等小楷字帖多部;大字法帖亦有出版。劉春霖的名字已載入香港書譜出版社和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辭書《中國書法大辭典》其狀元及第後,授翰林院修撰,旋被派往日本,入[[[東京法政大]]學深造。光緒33年(1907年)回國,歷任咨政院議員、記名福建提學使、直隸法政學校提調、北洋師範學校監督等職。辛亥革命後一度隱居家中,繼而出任袁世凱大總統府內史,從事些文字應酬;1917年12月,任中央農事試驗場場長。在徐世昌、曹錕當大總統期間,被授予總統府秘書幫辦兼代秘書廳廳長。後又任直隸省教育廳廳長、直隸自治籌備處處長等。曾兩次代表徐世昌到山東曲阜主持孔子大成節典禮,並因此名噪一時。1928年憤然辭官,在上海、北京以詩書自慰。其「群玉山房」中,收藏各類書籍1萬餘冊,古籍以明清刻本居多,其藏書印有「劉春霖印」、「石雲鑑藏之章」、「石雲收藏」、「潤琴劉春霖」等。日本侵略中國後,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七·七」事變,日本人拉攏他出任「滿洲國教育部長」、「北平市市長」等偽職,他能保持晚節,堅辭不就。為此日偽當局將其歷年收藏的書畫珍寶洗劫一空。1944年因心臟病突發與世長辭,時年72歲。

生平履歷

劉春霖出生低微,父親只是官署里的一個小衙役,往返於濟南保定兩地,而母親只是知府家裡的一個丫環。劉春林早期一直跟着父親東奔西跑,後來父母實在覺得照顧不了他,在他6歲時就把他送回了老家,讓他住在哥哥家,讓哥哥和嫂子照顧他,再後來兩年,他得到了讀書的機會。劉春林讀書很有天賦,受到私塾老師的賞識,父親為了讓他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把他送到保定。入蓮池書院讀書,連續攻讀十餘年,學業長進很快,頗得院長吳汝綸賞識。並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4年)中甲辰科狀元,然而第二年科舉取士制度遂被廢除,劉春霖自然也就成了「末科狀元」。

書法欣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