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渤海海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渤海海峽,中國第二大海峽,位於山東半島遼東半島之間,是渤海黃海的分界線。海峽北起遼寧大連老鐵山,南至山東煙臺蓬萊,南北兩端最短距離約109千米,是渤海內外海運交通的惟一通道。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渤海海峽 外文名稱 Bohai Strait,Bohai Haixia
地理區位 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之間 峽口寬度 約59海里(約109千米)

地理簡介

渤海海峽是指遼東半島南端,老鐵山角與膠東半島蓬萊登州頭之間的峽灣海域。它西面與渤海相連,東面與黃海毗鄰,是渤海與黃海的天然分界線。

廟島群島分布在渤海海峽的中部和南部,形成船舶可航行的水道以及和外海域相連的通航航門。

在中國的版圖上,渤海海峽正處於"雄雞"的"咽喉"處,被遼東半島到山東半島C型的海岸三面環繞。

新生代第四紀以來,渤海海峽時而成陸,時而被水淹沒。如今海峽為全新世海侵淹沒而成。

自然氣候

[[渤海海峽|居 右| 450px|原圖鏈接[http://cnews.chinadaily.com.cn/2015-08/03/content_21489112.htm 來自 中文網 渤海海峽 ]]] 海峽屬暖溫帶季風氣候。通常春暖晚,冬冷遲。 月平均氣溫:1月零下2.2℃,8月 23.9℃。6-9月為雨季,年平均降水量 471-553毫米。全年平均大風日70天以上,冬季多西北風和北風,夏季多南風和東南風。年霧日15-37天,以6-7月最多。屬正規半日潮型,最大潮高不足2米。寒潮時,潮差減小,潮時無規律。

水道分布

中國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之間的狹長水道,南北相距約109千米。海峽中、南部有廟島群島縱向分布,把海峽分成十幾條水道。

自北而南有老鐵山水道大欽水道小欽水道北砣磯水道南砣磯水道長山水道登州水道等,其中以老鐵山水道、長山水道、登州水道最為重要。

北部水道寬而深,南部水道窄而淺。老鐵山水道最深處83米,登州水道僅10-30米,其餘在20-40米之間。商船常走老鐵山、長山、登州三條水道。老鐵山水道、長山水道對外開放,登州水道對內開放(限200噸以下船舶航行),其餘水道為禁航區。


老鐵山水道寬42千米,占整個海峽的2/5,是黃海海水進入渤海的主要通道,潮流達4-6節,受潮流強烈沖刷,南側出現水深達60-80餘米的潮溝,是海峽中最寬最深的水道,沙、礫底,無障礙物,在老鐵山角和北隆城島設有助航標誌,通航條件良好。

長山水道寬6.9千米,水深17-30米,潮流2節左右,軟泥底,為南黃海通往天津新港的捷徑。

登州水道,又名廟島海峽,是渤海海水外流的主要通道,寬6.4千米,水深10-24米,潮流 3-3.3節,粗沙、沙泥底,南側多沙礫,南北兩側有淺灘,是山東半島通往廟島群島最近的水道。

島嶼分布

位於渤海海峽中南部的廟島群島,由32個大小島嶼組成,總面積52平方千米。

群島呈東北--西南走向一字型展開,各相鄰島嶼間距離1.4-10.7千米,互為依託,瞰制渤海海峽。廟島群島屬於丘陵地帶,南部島嶼多,岸坡緩衝,北部岸陡水深,西部島嶼多為岩岸,東部島嶼多為礫石灘。

其中較大的有北隍城島大欽島砣磯島高山島大黑山島北長山島南長山島等。

南長山島陸域面積13平方千米,是渤海海峽中面積最大的島。大竹山島突出於列島東南端,距南長山島18.7千米,是列島最前哨。

戰略地位

渤海海峽是中國海防要地,有大小水道10餘條,是進出渤海的咽喉要道,北京和天津的門戶。廟島群島縱列於渤海海峽,有利於構築工事,封鎖渤海海峽,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隋朝初年,東北方向的近鄰高句麗日益強大,並開始侵犯東北邊海防地區,並占領了遼東一些地方。614年,隋軍從山東半島東萊出發,渡渤海海峽,在遼東半島南端登陸,擊敗高句麗守軍,並欲乘勝直趨平壤。

高句麗軍無力作戰,只得遣使求和。東北遼東地區海防暫且得以穩定。[1]

唐朝在中國東北境內和朝鮮半島海域,同高句麗、百濟和日本進行過多次海戰。645年,李世民指揮兩路大軍東征高句麗。大軍由東萊起航,渡渤海海峽,在今旅順口登陸,攻克卑沙城

近代歷史上進入北京天津的外國海軍都是從渤海海峽進出的。舊中國島上無防禦設施,致使外敵隨意進出渤海。

英法聯軍三次進攻大沽,八國聯軍進犯京津,均從群島間的老鐵山、大欽等水道通過。[2]

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日軍曾以群島北端的南、北隍城島為艦隊錨地調整兵力,進攻固守旅順的沙俄軍隊。1914年日軍又在南長山島、廟島開闢供給點,保障主力經登州水道在龍口登陸,迂迴進攻駐守青島的德軍。

抗日戰爭勝利時,八路軍北海軍分區一部進島擔負守備,掩護主力數萬人渡過海峽進入東北。

在未來的反侵略戰爭中,廟島群島仍然是外敵入侵的重要途徑,控制渤海海峽是從海上保衛華北地區的重要戰略措施。

跨海通道

工程背景

煙臺大連之間的直線距離僅170千米,需要繞道1980千米。乘船則需6.5-8個小時,而且每年均有1個多月因風浪影響不能通航。

渤海海峽阻斷了兩個相近的城市。渤海是中國最大的內海,從遼東半島沿海岸到膠東半島,三面大陸環繞,形如英文字母C,渤海海峽橫亘在兩大半島之間,成為山東乃至華東到東北地區的天塹。

專家組早在1992年就開始了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的研究。將C形通道變成四通八達的Φ形網絡,使大連市與煙臺市的鐵路運距縮短1518千米,進而形成縱貫中國南北從黑龍江到海南十省(區)一市的東部鐵路、公路交通大動脈。日俄戰爭

如果全天候運行的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建成通車,大連與煙臺的運距可縮短1815千米,兩地交通最多只需兩小時。

藉助跨海通道,東北貨物可以迅速直接地到達山東半島,並直通蘇北和長三角及珠三角地區。如果跨海通道建成,兩大城市群之間的鐵路和公路距離將大大縮短,特別是煙臺、威海和大連的距離,都在"2小時經濟圈"以內,空間可達性大大增強。

工程設想

利用渤海海峽的有利地理條件,從山東蓬萊經長島至遼寧旅順,建設公路和鐵路結合的跨越渤海海峽的直達快捷通道,使大連市與煙臺市的鐵路運距縮短1500多千米。

工程介紹

2010年,國務院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工程正式啟動。建成後,這條跨海通道將讓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跨越渤海天塹相連,兩個半島之間的交通時間將縮短約五小時。

大連地震局工作人員介紹,跨渤海通道將預計投資3000億,堪比三峽工程的投資。

山東和東北地區間的主要運輸方式有海運、鐵路、公路、航空等。由於渤海海峽的阻隔,往來於兩地之間的鐵路、公路只得繞行山海關,路程均在1600千米以上,從而降低了運輸效率,增大了運輸成本。

因此,兩地之間起支配作用的運輸方式為海上運輸,尤其是煙臺到大連的航線,更是承擔了絕大多數的客貨運輸量。

據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研究課題組最新預測,到2020年,海峽間潛在的客流量將達到3億人次左右。即使按照跨海通道承擔60%-80%的比例,客流量也將達到1.8-2.4億人次。

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工程的建設,將使環渤海由原來的"C"形環繞運輸變為"I"形直達運輸,渤海經濟圈與膠東乃至長三角經濟圈緊密結合,對東北振興、中國經濟的再騰飛意義重大。這項工程如果順利建成,直接受益的就有東三省、山東、江蘇、上海、浙江、廣東、海南、廣西等10個省市自治區。

視頻---中國渤海海峽再出大動作,5個「法海」攪翻了天,美:根本擋不住中國

視頻---第10集:大連 煙臺:穿梭在渤海海峽的巨型遊輪

參考來源

  1. 高句麗守軍,新浪網,2019-05-30
  2. 八國聯軍, 快資訊,2019-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