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溫州鼓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溫州鼓詞,當地人俗稱「唱詞」,是一種說唱結合的曲藝曲種,發源並流行於以溫州市區和瑞安為中心的浙南地區。採用瑞安話表演,念白中也夾雜帶土語腔調的官話。因舊時從業的藝人多為盲人,故又稱「瞽詞」或「盲詞」。據信已有300年歷史[1],清代中期溫州地區已見流傳。

歷史淵源

瑞安鼓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文學形式角度來看。它是和唐代的變文一脈相承的,因為「敦煌變文是後世各種說唱文學的先驅。」關於它的具體形成時代,一說始於南宋。持此說者以當時歷史背景和地理環境作為分析論證的依據。溫州鼓詞發源於「鼓詞之鄉」——溫州瑞安,故亦稱瑞安鼓詞,俗稱「唱詞」、「門頭敲」。它是流傳在溫州地區屬大鼓類的民間說唱藝術,是華東和浙江省民間曲藝的主要曲種之一。素有「浙北評彈,浙南鼓詞」的美譽,是溫州及浙南群眾喜聞樂見的曲藝藝術。一、溫州鼓詞產生的背景和淵源:金兵入侵,宋室南遷。隨之而來的是宋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南移。曲藝作為民間喜聞樂見的說唱形式,也隨着民族的遷移而南下。陸游的《小舟游近村,舍舟步歸》: 「夕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身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 就生動地描繪了江南農村演唱鼓詞的盛況。陸游所指,相當部分人認為,它是北方南下的鼓詞,這就為北方曲藝南下找到了依據。   

瑞安地處浙南,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又鄰近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溫州。宋室南遷後,因溫州使成了南宋王朝的大後方,因而,與外地交往也更為密切頻繁,這為鼓詞形式的進入創造了一定的有利條件,作為浙南地區最大的曲種瑞安鼓詞產生和發展在此時,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鼓詞最早見到文字的,乃是清代趙鈞的《過來語》。趙鈞(1757),世為學究,頗多著述。他從嘉慶丁卯年(1806)始撰《過來語》,其中說:「嘉慶、道光年間,有白門松最善唱詞,到處皆懸燈結彩,傾動一時。」從書名《過來語》以及書中所載內容來分析,可以得出下列結論:一、1806年前已有鼓詞流傳;二、白門松是「傾動一時」的「最善唱詞」者,可見當時還有中下等水平的藝人,證明當時「唱詞」比較流行,鼓詞藝術已見成熟。任何一個藝術門類,從它形成到成熟,都有一個相當長的發展過程,戲曲從形成到發展就經歷了幾百年。當然,瑞安鼓詞並非戲曲,但從嘉慶年間瑞安鼓詞的興盛,並且出了名藝人這一點來看,瑞安鼓詞源於明代或明末清初之說是較為可靠的。如是,瑞安鼓詞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了。

現狀

目前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由於生活方式的轉變,溫州鼓詞的發展一度陷入困境,演出場次和藝人都較少(多數出現在當地人的葬禮上)。

在2006年,當地一家電視台推出一檔名為《溫州曲藝場》的節目,以電視的形式演繹傳統溫州鼓詞,並在當地取得良好的反映和收視情況,推動了鼓詞的發展。

演出形式

多為單人演唱,同時兼顧4至6樣樂器,說唱結合[2]。主要樂器有扁鼓、三粒板、牛筋琴、小抱月等。按照演唱內容來區分,可分為「平詞」和「大詞」,前者或逢紅白喜事演出,或款待客人,或因爭端認錯罰詞;後者又稱為「娘娘詞」、「青詞」,內容與陳十四娘娘信仰有關,過去多在供奉娘娘的廟宇中演唱。

視頻

溫州鼓詞 相關視頻

溫州鼓詞《再生緣—孟麗君中狀元》徐玉燕先生
溫州鼓詞-女中英傑-第6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