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了雲翠山又看洪範池(尹燕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遊了雲翠山又看洪範池》是中國當代作家尹燕忠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遊了雲翠山又看洪範池
二0一八年七月份,我和作家李慶餘部長和孔安生主任陪同《泰山文化》主編魯風主任一行觀看了平陰縣洪範池鎮的雲翠山和洪範池。隨同魯風主任一塊來的有作家李繼政老師,有《齊魯文苑》主編、詩人許梅等七人,他們是從泰安驅車趕來的,洪範池鎮原文化站長萬肇平老師和現任文化站長周廣海老師在鎮政府接待了我們,萬、周兩位老師首先陪同我們到了雲翠山,至半山腰我們便步行攀階而上,十幾人有說有笑,談笑風生,魯風主任健步如飛,一邊看,一邊詢問,萬、周站長一一作答,很佩服他兩人的淵博學識,可說是「洪範通」了。
我們賞花看草,合影拍照,熱鬧非凡。 雲翠山在洪範池鎮政府南2公里處,山勢南北走向,山脊約5公里,高474.9米。遍山林木青翠,蔭接影連。峻峰陡立,奇景疊獻。山泉流淌,浸花潤木。山寺隱約,古蹟眾多。主要景觀有天柱峰、筆架峰、子陵寨、南天觀、日月泉、墨池泉等。 到雲翠山去遊玩,原來有石砌盤路通到南天觀,足有1700多米長的環山公路,直通南天觀。 南天觀建於雲翠山北側一環形山腰處。因道教全真派創始人邱處機(號長春)曾修煉於此,其弟子在此築觀,名為南天觀。當時是全國聞名的四大觀,此觀創建於元至大四年(1311年),明隆慶年間重修。 南天觀建築群占地約3600平方米,主建築分四個院落。西半部玉皇閣及蓬萊仙院、長春閣南北相望。院內主建築為長春閣,二層,坐北朝南,閣底層南北正中各設一門,南通蓬萊仙院,北通戲樓看台。 玉皇閣與蓬萊仙院南北相望,南院比北院高約3米,這段石崖全用塊石砌起,在這段石崖中間有一拱形石洞,便是來復泉回陽洞,又稱長春洞,洞坐南朝北,洞南半部中央有兩泉池,即日月泉,月泉在南,日泉在北,兩泉相鄰而不相連,月泉用一塊新月形中空石板覆蓋,日泉用一塊中為圓洞的石板覆蓋。 東側的三真觀與真武觀規模大體與西側相似。 南天觀的院落內有元、明、清時期所立石碑10餘通,多記述着雲翠山的風光和南天觀的興衰。出南天觀,沿着密林中的山路南行約1公里余,透過樹陰,即可見天柱峰,肅立相迎。天柱峰北側為筆架峰。所謂筆架峰,乃是三座石壁並立,邊高中低,形似筆架得名。 天柱峰,是雲翠山上最高點,海拔474.9米。山頂立一陡岩,長500餘米,高30米,懸崖陡峭,真可謂「削成四方,壁立萬仞」。當地人見它像民間盛油的竹簍,又稱為「油簍寨」。明朝東閣大學士于慎行題名為「天柱峰」,于慎行贊此峰:「攀蘿直上翠微巔,峻削孤峰斗際懸。標掛六龍回白日,勢成一柱倚青天。雲窗曉滴丹台雨,鳥道晴飛紫閣煙。岱嶽群峰如萬馬,西來雲氣總相連」。 到天柱峰頂只有一處可上下。這個通道是一條天然的石縫,位于山峰西側,石縫兩邊鑿有磴台,供人攀登而上。石縫下部外露,上行10餘米後進入內部,形同豎井。從豎井中攀出,如重見青天,眼界頓時開闊。峰頂是一南北狹長的山脊,東西寬約10米,南北長約100米,峰頂上有光滑平整的方石,有怪石相疊形狀不一的石城,有簡陋的石屋。在山頂看到,黃河如帶,湖水如鏡。
近處大寨山、子陵寨峰巒起伏,綠樹滴翠。 在天柱峰巨岩西側還發現有北朝時期的摩崖石刻「大空王佛」四個大字和其他小字。在天柱峰南1500米處,便見子陵寨。子陵即東漢的嚴子陵。《辭海》記載,「嚴光,字子陵,會稽餘姚人,少曾與光武帝劉秀同遊學。秀稱帝後,光變姓名隱居。劉秀派人採訪,徵召到京,授諫祿大夫。不受,退隱」。相傳嚴子陵隱居雲翠山南端,故名子陵寨。子陵寨高出周圍山坡16米,僅有東南門一處可上下,寨頂約近萬平方米。頂上名勝頗多,可數的有山神廟、奶奶廟等,還有許多頗為古老的石屋,宛如一座座小別墅,十分古樸雅致。傳嚴子陵死後葬此,子陵墓就在子陵寨內。 看完雲翠山時近十一時,我們驅車下山又到了洪範池名勝風景地,看了山再看水才真好滋味,山上有水,下邊水中有山,好妙境也。 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洪範池泉,又名「龍池」,位於洪範池鎮政府路北,位列濟南九大泉群之一,是濟南西部最著名的泉池。池名源於《尚書·洪範》篇,原意為「大而有常」,取其洪水就範之意。據道光十八年《重修洪範池碑記》載:金代「村人因禱雨輒應,建龍祠於池北,故又號龍池。」洪範池奇特之處有二。其一是「洪範浮金」。其二是「不以旱澇而消長」,不以「冬夏而變溫」。洪範池水含有鍶、鋰、鍺、偏硅酸等20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著稱於世的「阿膠」,也用此水浸皮熬製而成。 洪範池景區,仿蘇州園林,有亭台樓榭,有假山迴廊,有小橋流水,有池塘山洞。儘管有名, 但景區不大,很快看完。 洪範池又叫洪範泉、龍泉、龍池。池呈方形,以石砌岸,邊長7米,深6米,池周築以護身石欄,由欄板和立柱扣結而成。柱頭立雕石獅、蓋鈕等飾物,欄板浮雕花卉,池底有震海犼一個。 清道光十八年《重修洪範池碑記》說:金完顏時,龍池呈正方形,四周石砌。邊長各7米,水深約6米,清澈見底。池底及四壁散泉緩緩浸溢,日涌量約1000立方米,水自池壁南側的石雕龍口中湧出,跌入一2米見方的小池中,與繞龍池一周的石渠聯通,然後匯入狼溪河。泉水流經的石渠叫月河,上有月河橋連通龍池和龍祠。
我們沿着曲徑林蔭石砌小道來到竹篁翠蔭處的怪石處合影留念,然後又到了山水畫家周慧傑先生在龍池中專設的畫室中賞畫品字,受主人盛邀,魯風主任為平陰洪範鎮政府等友人揮毫潑墨留下了珍貴的墨寶。
魯風主任是著名作家、編輯家、姓氏書法創始人。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在省級報刊發表作品。1971年6月3日,發表了文革開始後山東省第一篇小說作品《黨員代表》,同年在《大眾日報》刊發散文《山村巨變》,被選入高中語文鄉土教材。著有小說、散文集多部。其書法擅長楷體榜書,所創「姓氏書法」作品多被國內外愛好者收藏。現為《泰山文化》執行總編。 他是一位可親可敬的人,博學多識,對事物有獨特深邃的見解,在文壇享有崇高的威望。 中午萬肇平、周廣海站長招待了我們,席間,泰安客人美曲高歌,孔安生主任友情唱合,優美動聽的歌曲令人感動,他們給我們贈送了佳作美刊,孔安生先生給客人贈送了父親孔令才老先生的文學專著《玫瑰無意綴青山》。
泰安、平陰的文友們一定會友誼長存,地久天長!
2020.4.2日下午[1]
作者簡介
尹燕忠,男,中共黨員,山東省報告文學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