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湄公河三角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湄公河三角洲(Mekong Delta)位於中南半島南部,地跨柬埔寨越南兩國,頂點約在柬埔寨金邊,自此而起向下逐漸延展,流入南海。 湄公河三角洲原為高棉人(柬埔寨主體民族)聚居地,17世紀末越南阮主政權乘高棉內部衰亂之機,控制湄公河下游,越南人開始遷入湄公河三角洲,遂形成今天的局面。 湄公河三角洲屬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旱雨兩季分明,土壤肥沃,適合農業生產,該地地勢低平,水網密布,農田密集,水稻種植歷史悠久,是亞洲水稻單產最高的地區。

因盛產糧食,氣候適宜,該地區人口密集,約有5000萬人口,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主要城市有胡志明市(越南)、芹苴(越南)、金邊(柬埔寨)。[1]

簡介

湄公河三角洲位于越南的最南端、柬埔寨東南端,又稱九龍江平原,是越南最富饒的地方和越南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平原。這裡河網密布,乘一條小舟,徜徉在縱橫交錯的河渠,一望無際的稻田,四季飄香的果園,欣賞改良樂曲,品嘗熱帶水果的香甜和南方民間美食,感受越南南部真摯的風土人情,您更加可以聽到許多世代相傳的民間故事,勾起翩翩聯想。 湄公河發源於中國青海,在我國境內名為瀾滄江。經雲南出境後流經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後在越南南部流入中國南海。

歷史沿革

湄公河三角州原圖鏈接

柬埔寨高棉人是湄公河三角洲地區的原住民,故又稱「下高棉」或「下柬埔寨」。1世紀—7世紀為扶南國地,7世紀—15世紀為真臘國地,以後這裡為柬埔寨副王所居之處,稱為普利安哥(Prey Nokor),意為「王國的森林」。在古代,此地逐漸發展成真臘的港口貿易重鎮。因水網密布,這一帶被稱為「水真臘」。當時中國人和一些來自阿拉伯的穆斯林都前往這裡進行貿易。 15—16世紀,越南人征服了占婆國(今越南中部),勢力直逼湄公河三角洲。1623年柬埔寨吉哲塔二世國王迎娶了越南阮朝的六公主,這位六公主向柬埔寨的夫王討得了這片沿海土地,准許越族難民進入普利安哥,躲避越南南北朝時期北鄭朝、南阮朝的內戰,同時增建房屋供難民居住,所以法國殖民者將這片土地叫 Cosaoxine,意思是「六公主討來的土地」,此系越南人在此大批定居之始。但衰弱的柬埔寨王國無法抵擋逐漸增多的難民潮,漸漸地,普利安哥變成越南人的土地,此地亦開始被稱為西貢。 17—18世紀柬埔寨宮廷內亂不斷,這正給以長期覬覦湄公河三角洲地區的越南人以可乘之機。公元1689年,阮朝顯宗阮福淍廢黜了水真臘國王匿翁嫩,以大臣阮有鏡為經略使,直接統治東浦(今越南南部東區)一帶。阮朝在那裡設置了嘉定府(胡志明市),又設立了鎮邊營(邊和)和藩鎮營( 易定),駐兵鎮守。這次擴張使越南斥地千里,得戶逾四萬,至18世紀中葉為止,富饒的湄公河三角洲正式成為了越南的版圖。 與此同時,隨着中國發生清軍入關事件,大批不願剃髮易服、不願臣服於滿清的中國人大量來到湄公河三角洲地區。據越南史籍《嘉定城通志》記載,南明抗清軍事集團陳上川、楊彥迪以及廣東雷州商人莫玖因「明亡,不服大清初政,留髮南投於高蠻國南榮府」,並成為了日後河仙地區的實際統治者,陳上川、楊彥迪和莫玖等人及其所攜的華人在這一地區又被稱為「明鄉人」,這也是華人華僑大規模定居此地之始。1802年—1805年,阮朝政府先後下達了25項命令以開墾湄公河三角洲,這一富饒的地區逐漸得到大規模開發。1834年,阮朝明命帝下令將湄公河三角洲稱為「南圻」。 1859年法軍入侵湄公河三角洲,1862年越法簽訂第一次《西貢條約》(壬戌條約),越南割嘉定(今胡志明市)、美萩、邊和三省和崑崙島於法國,之後法國又占領永隆、安江、河仙三省,完全控制湄公河三角洲地區。法國人將這一地區稱為「交趾支那」,西貢(今胡志明市)為法國人在印度支那殖民統治的中心。 1954年北越軍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援助下取得奠邊府之役大勝之後,宣告獨立。法國政府將政權移交給阮朝的末代皇帝保大帝,西貢定為南越首都。越南共和國成立後仍將此地作為首都。

1975年越南戰爭結束、兩越統一。西貢納入北越的軍隊保護之下,在美國此事件被稱為西貢陷落,在越南被稱為西貢解放。 1976年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戰勝的北越為紀念其政權建立者胡志明,將西貢更名為胡志明市。西貢這個名字私底下仍廣為流傳,政府則將胡志明市的一區命名為西貢。

地形地貌

湄公河下流及其9條叉道流入南海時所形成的沖積平原,稱為湄公河三角洲,是越南第一大平原,面積約4.4萬平方公里(其中1/5屬於柬埔寨)。平均海拔不到2米,多河流、沼澤。越南南方60-70%的農業人口集中於此,是越南稻米生產的主要產地,也是東南亞著名的產米區之一。湄公河自金邊以下分成兩支,在越南境內叫前江和後江,這兩江把三角洲分成三部分。後江以南部分為金甌半島,由於湄公河泥沙的淤積,半島每年向西南海邊延伸60-80米。半島西側海灘長滿了熱帶特有的紅樹林,內地多稻田和熱帶叢林。前江和後江之間是平坦肥沃的平原,河渠密如蛛網。前江以北部分,西部為同塔梅平原,實際是沼澤區,雨季一片汪洋,水深3米以上,旱季也水深及膝,盛產蓮藕和浮稻,東部為同奈平原。

氣候

湄公河三角洲流域位於亞洲熱帶季風區的中心,5~9月底受來自海上的西南季風影響,潮濕多雨,5~10月為雨季;11月~次年3月中旬受來自大陸的東北季風影響,乾燥少雨,10月到11月為旱季,9月到次年3月有潮汐。 強度很大、歷時較短、影響範圍較小的雷雨在整個雨季都很頻繁;歷時較長,範圍很大的降雨在9月份最頻繁,能引起嚴重的洪水泛濫,但其影響大多只局限於三角洲地區和流域西部,偶爾穿越大陸使更大範圍遭受長時間大雨襲擊。由於降雨的季節分布不均勻,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經歷一次強度和歷時不同的乾旱。[2]

水文

湄公河三角洲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為4750億立方米。湄公河流域水能理論蘊藏量為5800萬千瓦,可開發水能估計為3700萬千瓦,年發電量為1800億千瓦時,其中的33%在柬埔寨、51%在老撾。已開發的水能不到1%。 湄公河三角洲流域的徑流來自降雨,由於每年不變的季風影響,上一水文年至下一水文年的主要水位過程線幾乎不變,豐水與枯水間的差距不大。假若規定豐水年流量為多年平均流量的110%以上,枯水年流量為多年平均流量的90%以下,那麼豐水年、平水年、枯水年和出現機率在萬象站約為25%、50%、25%,在桔井站約為20%、60%、20%。[3]

民居

湄公河三角洲地區的居民以越南人(京族)為主,高棉人、占人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茶榮省、蓄臻省和安江省。在建江省和茶榮省還有相當規模的華族。

旅遊

美拖

是前江省首府,美拖街市一帶的街道,是歷史悠久的華人經商集市,熱鬧熙攘。也是湄公河三角洲的貨物運輸樞紐之一。這裡有湄公河的水上漁市,非常熱鬧。遊客從遊船上可近距離看漁市交易,看完漁市又轉小艇穿行於高大熱帶植物遮蓋的河叉水網中,領略熱帶水鄉風情。

頭頓

位於胡志明市東南125公里處,屬于越南中央直轄的頭頓---崑崙島特區。這裡山清水秀,別墅、寺廟眾多。海灘環境優美, 是越南最早的旅遊度假特區(從法國殖民時起)。

藩切-避風角

藩切距胡志明市東南150公里處,這裡既有風平浪靜的海灘,更有紅、黃、白等色彩各異的沙丘。這裡是越南的「小沙漠」,加納、藩砌、避風角海灘、楊樹坡、稻草山等景觀相當著名,各式旅遊休閒與娛樂項目應有盡有。

芹苴

是建江省首府,南部生產,商業,交通中心,也是南方稻米之鄉。此地的經商傳統別具一格;鳳協,丐冷水上集市就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田園旅遊區。這裡的水上水果食品市場和岸上的水果批發市場,品種又多又便宜。寬闊的河道中,有許多戴着越南特色斗笠的姑娘在艇上叫賣水果,特具越南風情。

影片

Mekong Delta Vlog🇻🇳 |此生參加過最超值的Day Tour!越南湄公河三角洲一日遊

參考文獻

  1. 湄公河三角洲
  2. 武俊英. "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克服湄公河三角洲氣候變化的影響." 環渤海經濟瞭望 000.009:67.
  3. 王淑嫻. 湄公河下游水質與生態問題研究. Diss. 廣西大學,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