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油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滇油杉
滇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 Mast.),正名:雲南油杉,科屬:松科(Pinaceae)油杉屬(Keteleeria)又名蓑衣龍樹,別 名:杉松、雲南杉松(《中國樹木學》)、松殼絡樹、杉松(雲南),古老的殘遺樹種。是雲南高原的鄉土樹種,也是南方高原用材樹種和綠化樹種,具有較大的經濟效益。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滇油杉
拉丁學名:keteleeria evelyniana Mast
別 稱:杉松、杉樹、黑杉松
界:植物界
門:裸子植物門
綱:松杉綱
目:松杉目
科:松科
屬:油杉屬
種:滇油杉
分布區域:新平、鶴慶、昆明、思茅、元江,產雲南西北至中部及東部等地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達30米,胸徑達1米以上;樹皮黃褐色或暗灰褐色,縱裂或塊狀脫落;1年生枝紅褐色,無毛或有毛,2一3年生小枝淡黃灰色或淡黃褐色。葉在側枝上排成兩列,線形,長1.2一3厘米,寬2-4毫米,先端圓或鈍(幼樹之葉銳尖),基部漸狹,中脈兩面隆起,下面有兩條微被白粉的氣孔帶、具短柄。雌雄同株;雄球花簇生枝頂或葉腋;雌球花單生側枝頂端。球果圓柱形,直立,成熟時淡褐色或淡栗色,長10 一18厘米,直徑5一6.5厘米,中部的種鱗寬圓形,長2.5一3.2厘米,寬2.7一3.3厘米,頂端近平截或微凹,邊緣內曲,鱗背露出部分無毛;種子有膜質闊翅,種翅中上部較寬,與種鱗近等長。[1]
油杉屬
海南油杉、雲南油杉、旱地油杉、矩鱗油杉、台灣油杉、鄧柔油杉、黃枝油杉、鐵堅油杉、青岩油杉、油杉、江南油杉 油杉屬分布最南的種類,對於研究油杉屬地理分布及海南島植物區系有一定的價值。木材紋理直,結構細,為建築、家具、船艙、面板等良材;樹形優雅美觀 ,可作庭園綠化樹種。[2]
主要產地
常綠喬木,高達40米,胸徑達1米,深根性。分布雲南、貴州西部和四川西南部,垂直分布海拔700~2600米,集中在1400~2200米。[3]
分布範圍
油杉屬植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均較松科其他各屬為低,零星生於溫暖濕潤的丘陵、低山或中山下部。主要分布於新平、鶴慶、麗江、楚雄、景東、硯山、廣南、尋甸、玉溪、曲徑、漾濞、大理、鄧川、大姚、祿豐、易門、雙柏、文山、昆明、思茅、元江,產雲南西北至中部及東部等地。
分布於雲南中部及北部、貴州西部及西南部海拔1000-2800米,四川西南部安寧河流域及大渡河流域海拔700-2600米山地。雲南油杉除形成小片純林外,經常和高山栲、滇青岡、雲南松或華山松混交。亦有人工林。
主要價值
經濟價值
房屋建築,優良家具,膠合板,橋樑,農具,地板,枕木,坑木。樹皮浸汁,用作土法製紙填料。
1、木材可作建築、家具等用材;
2、種子油供潤滑、制皂用;
4、雲南油杉幼葉及根不可食用。五八年曾廣泛有人採食,結果得腫病,發病率幾達100%。
文獻《雲南野生食用植物》、《雲南種子植物名錄》
藥用價值
來 源:為裸子類植物藥松科植物雲南油杉的根皮。
功 效:解毒療瘡,化瘀療傷。
主 治:用治皮膚瘡癤癰腫,久不收口,跌打損傷、血瘀。
性味歸經:辛,溫。肺、肝、腎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9-15克,水煎服。外用:搗敷。
考 證:始載於《中國裸子植物志》。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30公斤球果可出種子1公斤,每公斤種子約14500粒,發芽率約50%,條播每畝播種量25-30斤。2年生苗木高達30厘米以上即可定植。為雲貴高原的造林樹種。天然更新能力很強,林地多野生苗,可以利用;也可進行萌芽更新。
保護現狀
現狀:漸危種。油杉分布於南方省區丘陵地帶。滇油杉分布於雲南部分地區,由於人為干擾,破壞嚴重,成片森林極少,多散生在闊葉林中。易危(VU)。已載入《中國植物紅皮書》。
保護價值與措施:油杉特產中國,是古老的殘遺樹種,對研究中國南方植物區系有一定的價值。木材紋理直,有光澤,材質堅實,耐水濕,為造船及家具等的良材。可選作亞熱帶地區海拔500米以下沿海低山丘陵地的造林樹種。現存的成片油杉林,多在寺廟附近和風景區,其他各地零散的油杉應儘快給予保護,對古樹要掛牌保護,同時要積極採種育苗,推廣人工造林。
相關視頻
金殿之云南油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