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濱海抗日根據地(張秀華)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濱海抗日根據地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濱海抗日根據地》中國當代作家張秀華的散文。

作品欣賞

濱海抗日根據地

濱海抗日根據地在羅榮桓領導下,決定對來犯之敵予以有力回擊。戰鬥於一九四二年八月九日打響,經過三天三夜激戰殲敵一個營又一個連,頑匪餘部潰逃,八路軍收回甲子山。然而,頑匪反人民反統一戰線的賊心不死,乘濱海區八路軍一一五師大部南下進行反掃蕩之機,重犯甲子山,八路軍守軍兩個連,英勇抗擊數倍於己的來犯之敵,經三天英勇阻擊,未將敵擊退,且戰鬥傷亡較大。濱海軍區為避免消耗過大,決定暫時放棄甲子山,撤出戰鬥。頑匪重占甲子山,一時囂張跋扈,魚肉百姓,罄竹難書。

至此,我們才明白看似平凡的甲子山實在是不平凡的,崇敬之情,不覺油生而生。

當年參加戰鬥的指揮員們,他們的一幅幅巨幅照使展覽廳平添了幾份莊嚴昂揚的氛圍。他們是羅榮桓、陳光、肖華、陳士榘、梁興初、萬毅、魯國華、張樂初、孫繼先等。一個個身着將帥戎裝的風采,盡顯他們身經百戰、功勳赫赫的英武氣概,這些譽滿中華的開國將帥,也在名不見經傳的甲子山留下光輝足跡,確是甲子山之幸,人民勝利之希望

反掃蕩戰鬥取得勝利後,濱海軍區,集中兵力,開始收復甲子山戰役,激戰兩天後,因頑匪依據地勢,固守待援,我八路軍久攻不下,轉入休整。十月二十四日,濱海軍區首長羅榮桓親臨前線指揮,調整部署,發起全線總攻。頑匪待援無望,潰敗而竄,甲子山最終回到人民懷抱。該役徹底解除了濱海抗日根據地的隱患,為抗日戰爭走向最後勝利,開闢了大好局面

戰役中,我八路軍指戰員共傷亡六百四十八人。青春熱血鑄丹青,英氣長存彪千秋。生活在和諧舒適生活中的我們,撫今追昔,只覺無限敬仰蘊藉心中。

展覽櫃裡,一張摺痕歷歷的紙張吸引了人們的視線。這是張很普通的十六開白紙,但上面雄渾有力的筆跡卻透出不同尋常的剛毅與豪邁之情,它是一九八八年陳士榘將軍記甲子山戰役的一首詩

[1]

作者簡介

張秀華,中國散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