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變中的永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演變中的永恆》,副標題:當代宣教神學,作者: 貝萬斯 (Stephen B. Bevans) 施羅德 (Roger P. Schroeder),譯者: 孫懷亮、柯博識、雷立柏,出版: 道風書社,初版: 2011/06,頁數: 448,尺寸: 191*260 mm,系列: 道風譯叢,ISBN: 9789628911752。
神學一詞,狹義指稱所有對神(上帝)這個主題展開的研究或學說。廣義指所有一切宗教神學學說。在基督教[1]於羅馬獲得勝利以後,在歐洲,神學多被用以指稱基督教神學,但在基督教神學之外,還有伊斯蘭教神學、猶太教神學等神學體系[2]。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多年來在跨文化處境中生活及教學,並對宣教事工的研究工作貢獻良多。他們的研究成果積極地回應當代神學、宣教學和歷史研究中面臨的重要挑戰。書中以三種宣教模式分析自使徒時代到二十一世紀教會宣教史,陳明其利弊,從而提出適用於二十一世紀的宣教模式──「先知性對話」。本書集合宣教學、宣教史及宣教神學於一身,並且結構清晰,深入淺出,實為華人教會宣教事工提供了重要的教材及研究資源。
「本書英文標題甚好:恆數(Constants)是指本書的六個教義主題,如基督論等;脈絡(Context)是指六個宣教時期,從第一到二十一世紀。第十二章『先知性對話』是高潮:見證要勇敢,對話須謙卑。本書『引論』更是不可多得的導讀,一目了然。」
──房志榮神父
「本書所述的宣教史客觀詳盡,對二十世紀的宣教景況猶為深入。說歷史之餘還有神學反省,正確地指出『教會就是使命的』,更提出以『先知性對話』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使命藍圖,深具啟發性。關心基督教會未來的人,必需一讀。」
──蔡惠民神父
「本書精確掌握了宣教運動本質上所具有的『應變』與『不變』要素,以《演變中的永恆》來彰顯不變的《聖經》信息在不變的處境中,如何透過不同的宣教模式與策略達成宣教的使命。本書不但兼顧歷史的縱深,也涵蓋了當代多元宣教豐富模式,是宣教學的重要着作。」
──黃伯和牧師
台灣長榮大學副校長兼神學系教授
「倘若你想找一本書,同時探討宣教學、宣教史及宣教神學,《演變中的永恆》是你的首選。假若你認為基督信仰既是在處境中常變卻又有其不變之宣教視域,《演變中的永恆》更是你的必讀。如果你欲洞悉二十世紀宣教神學的發展,作者所提出來的『先知性對話』概念,必對你有莫大幫助。」
──關瑞文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副院長
作者簡介
貝萬斯(Stephen B. Bevans, SVD),聖母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天主教協和神學院盧斯貝塔克教席神學與文化教授。着有《處境神學的模式》(Models of Contextual Theology)等。
施羅德(Roger P. Schroeder, SVD),宗座額我略大學傳教學博士,現任天主教協和神學院天主教傳教研究中心主席。着有《甚麽是教會的使命?》(What Is the Mission of the Church? A Guide for Catholics)等。
參考文獻
- ↑ 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新教有啥區別?|1分鐘了解1個小知識(3),搜狐,2018-12-24
- ↑ 關於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主要神學觀點的比較,行知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