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潮汕商幫

來自 潮汕在線 的圖片

中文名稱: 潮汕商幫

外文名稱: Teochew Business

源自地區: 廣東省潮汕地區

商幫名號: 潮州八邑

精神象徵: 工夫茶,紅頭船

別稱: 潮商 潮州商幫

隸屬: 中國粵商、廣東商幫

潮汕商幫廣東潮汕族群商幫,又稱潮商、潮州商幫,發源地廣東潮汕,是中國傳統三大商幫,華商首富,華商第一族 。潮商是一支具有世界性的商業群落。上個世紀初便被泰國國王譽為"東方猶太人"。具有海洋性格、海洋文化的華人商幫,被譽為紅頭船商幫 ,潮汕商幫文化已千年,茶文化漂洋過海 。

民國初出版的《清稗類鈔》有一則《潮人善經商》的記述:"潮人善經商,窶空之子,隻身出洋,皮枕氈衾以外無長物。受僱數年,稍稍謀獨立之業,再越數年,幾無不作海外巨商矣。"

潮州商幫形成於唐朝後期,興盛於宋元明清,中國近現代史上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著名商幫 。在清朝,潮商與晉商徽商並列為三大商幫。 在當代,更是出現了李嘉誠林百欣謝國民陳弼臣馬化騰這樣的商界巨頭。據統計,2015年有34位潮汕人登陸福布斯全球華人富豪榜,其中最富有的11人坐擁6000億元財富。

潮汕商人基本上都是經過長期苦心經營才創下今天規模龐大的產業。大部分潮汕商人都擅長交際和公關,但他們更主要的精力和心智還是用在精打細算和苦心經營上。他們不怕苦、敢冒險、敢為天下先、求實而樂於探索,他們以其強烈的創業精神書寫了商業上的輝煌。[1]

目錄

潮商稱謂

潮汕商幫又名潮州商幫,簡稱潮商。潮商隸屬粵商。廣東潮汕地區明清時稱潮州府,潮州府商民聯合經商於國內外各商埠,兼設立潮州會館,名號潮州八邑。清乾隆三年(1738 年)潮州府置豐順縣,此時潮州府轄九個縣,從北宋潮州管轄的海陽、潮陽、揭陽潮汕民系3縣析置,潮州府九縣邑均有"陽"之稱,除了的著名的海陽、潮陽、揭陽,澄海別稱蓮陽、普寧別稱洪陽、饒平別稱饒陽、惠來別稱葵陽、豐順別稱新陽、大埔別稱茶陽。潮州府北部山區的大埔縣聚居客家人,故南部潮汕平原聚居潮汕人的海陽、揭陽、潮陽、澄海、普寧、惠來、饒平和豐順合稱潮州八邑。潮州八邑即今廣東潮汕三市(汕頭、潮州、揭陽)和豐順縣。

潮商屬中國純粹的民商,屬廣義粵商,潮州會館以及潮州商會遍布海內外各地。潮州商幫最初出現雛形的時候,只有"潮州三陽",即北宋潮州管轄的海陽、揭陽、潮陽潮汕民系3縣。此三陽包括今潮汕三市及豐順縣。在清乾隆三年(1738)豐順建縣的同時期,潮汕商幫達到一個鼎盛時代,這是含豐順縣的"潮州八邑"能夠名噪四海,並成為潮汕商幫的代名詞的真正原因。潮汕人也對講閩南語的臨近縣份--雲霄、詔安、平和、海陸豐(汕尾市)等地,形成了強烈的區分意識。

對於潮商文化,揭陽市老宣傳部長李衍平言辭侃侃:"1683年,康熙22年,潮州商人在蘇州建'潮州會館',在會館正門口立碑刻文:'本館系潮州府屬8縣商民所組織,專謀本幫商業之利益。',這恐怕是'潮商'最早正式稱謂。而更早些時間,可以追溯到'亦盜亦商'的明代,古代絲綢之路發現的潮汕瓷器即可明證,但那是潮商的'雛形'時期。"

潮商簡介

潮汕商幫,潮汕族群商幫,源自廣東潮州府(現潮汕地區,即廣東省潮州市、揭陽市、汕頭市、豐順縣)的商幫 。

歷史上,潮汕先民迫於生計,不得不坐着"紅頭船""下南洋",赴海外開展遠洋貿易,從而締造了一支具有海洋性格、海洋文化的華人商幫。明清時期,隨着遠洋貿易的發展,潮州商幫逐步發展興盛,成為繼晉商、徽商之後,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最具影響力和生命力的著名商幫。時至今日,潮商在全球貿易中仍發揮着重要的影響力。

潮汕商人基本上都是經過長期苦心經營才創下今天規模龐大的產業。大部分潮汕商人都擅長交際和公關,但他們更主要的精力和心智還是用在精打細算和苦心經營上。他們不怕苦、敢冒險、敢為天下先、求實而樂於探索,他們以其強烈的創業精神書寫了商業上的輝煌。

潮汕人以敢拼敢闖、勤勞、聰明、善於經營聞名於世,先於溫州人享有中國的猶太人之美譽。潮汕人善經商史料有明文記載,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海外的潮籍商人,民國初《清稗類鈔》有一則《潮人善經商》的記述:"潮人善經商,窶空之子,隻身出洋,皮枕氈衾以外無長物。受僱數年,稍稍謀獨立之業,再越數年,幾無不作海外巨商矣。"在清朝,潮商與晉商、徽商並列為三大商幫;在當代,出現了李嘉誠、林百欣、謝國民、陳弼臣、黃光裕等商界巨頭。如今,潮汕人中還有大量的互聯網創業者:騰訊馬化騰,豌豆莢王俊煜,禮物說溫城輝,他們是互聯網行業中的行業翹楚,是新生代的優秀創業者。斯特林·西格雷夫在《龍行天下》一書中說:"潮州人在文化上十分獨特。他們操縱着地球上最有錢、最強大的地下網絡,是世界上最早的跨國公司之一。組織嚴密且向心力強。"潮商創新能力、團結的作風、更強大的成功欲、緊跟時代潮流的能力,一個個難能可貴的標籤之下,潮汕商幫理應獲得王石之外,更多國人的尊重。

潮汕誕生了3位潮籍世界華人首富:陳弼臣、李嘉誠、馬化騰。 潮汕人口雖僅有4000萬人, 占比全球人口不到0.50%,但是,據統計,東南亞、歐美各地華人首富幾乎全部是潮汕人。在泰國潮人達到500多萬,並在政治上發揮着巨大作用。有媒體統計,在2000年香港股市40%的市值為潮汕人所有。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有16位潮商登陸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總身家2218億元;2015年有34位潮汕人登陸福布斯全球華人富豪榜,其中最富有的11人坐擁6000億元財富。 潮商也因此被譽為華商第一族。

災難歷史

內地災難

潮汕人的祖先自古便是因為戰亂而從中原南遷,五胡亂華安史之亂靖康之亂。一路逃,本來以為安穩了下來,卻每幾百年就要面對一次族群的大災難,後來抗日時期的屠澄海城也是。抵禦海盜、日寇外,還遭受元軍和清軍兩回大屠殺。中國在歷史上有兩個朝代是被少數民族統治,一個是元朝,一個是清朝。都是從北方打進來,南宋小朝廷和南明政權只能一直向南退,都在省尾國角的潮汕做最後的抗爭。

潮汕人信仰

頻繁遭遇天災人禍的潮汕人的信仰是寄托在一位位各司其職的神明和先賢。潮汕善堂逐漸演化成集釋、道、儒文化於一爐的帶有宗教色彩的慈善救濟機構。那一句"老爺保號"裡面包含了潮人太多的屈辱與艱辛,是潮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外顯儀式。

海外苦難

潮人跨海至他國始於宋元,盛於清代。他們與猶太人一樣屢遭排斥,潮汕人在東南亞國家特別是泰國和印尼遭受過幾次類似西方反猶的排華苦難。 台灣著名歌手侯德健的《潮州人》,記述了潮人在越南的遭受的苦難。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