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澄邁美榔雙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澄邁美榔雙塔位於海南省澄邁縣美亭鄉美榔村東南面,系元代古塔,俗稱「姐妹塔」,始建於宋朝,通體用當地馬鞍嶺火山石建造而成。已有800多年的歷史,被國家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正德瓊台志》記載,元代人陳道敘有二女,長女出嫁,次女出家為尼。他為了紀念二女而建此塔,塔高17米,一座為平面呈六角形長層,現存六層,仿木結構閣樓式。

美榔雙塔分別坐落於池水中帶護欄的塔基上,每一塔基均有拱橋式石階梯連接池外。四周蓮花翠竹,溪澗積水積漪,怡然幽靜。猶入一方淨土。古往今來,作為當地一處勝景,美榔二石塔「騷人墨客咸樂登臨、士君子往來游觀莫不稱讚嘆賞焉」。*[1]

名字由來

兩塔的來歷頗富有傳奇色彩,相傳很久以前由于澄邁地處偏僻地帶,交通不便,難以與外界聯繫。村裡的人無法接觸外面的先進事物,所以村里人的生活水平都無法提高。村中有一個叫陳道敘的村民生有兩女姐姐叫靈照,妹妹叫善長,姐妹倆不僅長得眉清目秀,聰明伶俐,而且勤勞樸素,心地善良。儘管她們家裡並不富裕,但她們卻總是想着去幫助別人,有時送米給張家阿婆,有時送給李家大爺。因此,村裡的人都非常地喜歡她們倆。

這年,村里遇到了久未遇到的大旱,糧食顆粒無收,人人家中都無米下鍋,並且已經開始餓死人的現象。這可把姐妹倆急壞了,但也毫無辦法可想。有一天,姐妹倆在村前的溢水井旁洗衣服,看到井中漂游着一隻升顱(鋸開的椰子內殼)便撿回家裝飯餵狗。狗吃完了,第二天又是滿升顱的飯。姐妹倆非常奇怪,想到:怎麼會這樣呢?難不成老天爺想幫我們渡過難關?妹妹興奮地對姐姐說:「姐,快我們去拿穀子來試試,看會不會長」姐姐很快拿來了幾粒谷放進去,第二天,又是滿升顱的穀子。她們知道了這是寶物,便投進金子,銀子,日子久了,積下了許多金子銀子。

建築結構

每層有塔檐上連平座,自一層至三層,每層檐下有圓柱12條,並設有斗拱承托着枋。從第四層起,各層只見外壁隱出半圓倚柱,開尖形券門龕內空無佛像,須弦座正中雕有帶冠坐像一尊。

另一座平面呈四角形,分七層,外觀結構與上塔相同,但更為細膩,每層外壁內龕均雕有佛像,姿態各異須弦座上沿為蓮瓣連續紋飾,四面刻有獬豸麒麟等瑞善和佛教圖紋浮雕,四角還雕有力士頂托,剎為相輪圓珠寶頂。雙塔相距20米,均有高大的台基立于山池水中,台面四周設有欄杆,階級。

精工巧作

姐塔為六角形,坐東南向西北,原為7層,現存6層,高17米,塔身為仿木空筒設廊閣樓式結構。塔頂為相輪珠寶頂,每層塔檐平出彎翹,底層至三層有12柱及斗拱承托着枋。從第四層起,外壁隱出半圓倚柱,門龕內空無佛像,須彌座正中雕有帶冠坐像一尊,精工巧作,造型優美。

妹塔為四方形,坐東北向西南,7層,高13米,結構與姐塔相同,為仿木單壁空筒樓閣式,造型比姐塔更精緻靈秀。每層內龕和外壁雕有佛像,須彌座四周浮雕精美,有虎、馬、獅、象、麒麟等瑞獸圖案及佛教蓮瓣紋飾,四角倚柱有形象生動的力士頭頂手托。塔心室供釋迦、彌陀二佛,亦雕飾眾多佛教造像及裝飾圖案,塔身左右壁龕置六護法金剛,四蟠龍石柱分立四角,一二層設廊。塔剎為仰蓮座,上承七層相輪和剎頂寶珠。

雙塔相距20米,分別坐落在立於池水中帶石柱圍欄的塔基上,每一塔基前設有月台,均有弧形引橋式石階梯連接池外。四周簇簇翠竹,溪澗泉水積瀦,怡靜幽幽園圃,猶入一方淨土。據說,姐姐後來還俗嫁人,故塔身供養的都是文武官員雕像;而妹妹一生與佛相伴,故其塔身雕像全是佛教人物雕像。

美榔雙塔整體造型協調節器美觀,互有變化,其刻工精巧細緻,實為瓊州石塔的藝術珍品。雙塔四周長着茂林翠竹,溪澗叮咚,環境清幽怡靜,遊人身臨其境地,猶如步入一方淨土,大有回歸大自然之感覺。

美榔雙塔是海南現存的為數不多的古塔之一,它不僅為研究海南古代文明發展史和建築藝術提供直接依據,而且也具有較大的旅遊觀賞價值。

歷史資料

美榔雙塔,又稱「姐妹塔」,建於元初年代,為佛教舍利石塔,原為輯瑞庵前塔,今庵毀塔存,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為何又稱「姐妹塔」?明《正德瓊台志》記載:「元鄉人陳道敘有二女,長靈照適人,次善長出家居庵。道敘為捐錢一千緡建立此塔,高五丈余,層檐七級,一座六角,一座四角。石工精巧。」

又載「輯瑞庵在縣南四十里王家都,元建。鄉人陳道敘為次女尼善長施田於庵。安撫使謝圖南扁名。買榔二塔在輯瑞庵前左右深田中。」從中看出生活富足、家道殷實的鄉紳陳道敘為紀念長女靈照出嫁士庶,次女善長出家為尼而捐資「一千緡」為二女興建雙石塔。同時,還額外捐出田地給小女出家為尼的輯瑞庵。此行此為,盡顯老父親憐愛女兒的切切情愫。迄今為止,姐妹塔雙喬並立,婥約依舊。

民間還有關於倆姊妹的傳說:姐靈照與妹善長擁有椰子「聚寶盆」,盆里總有舀不盡的米和金銀,她們倆常常從「聚寶盆」里取出米和金銀分發給窮苦的鄉鄰,為紀念兩個信仰佛教的女兒而建雙塔。

造型風格

美榔雙塔整體造型協調美觀,淳古樸拙,最傑出的石雕藝術,石工精緻,風姿綽約。數十尊浮雕刻工精巧細緻,雕像裙帶飄搖,形象栩栩如生,反映了宋末元初的社會世俗生活,堪稱瓊州石塔中傑出的藝術珍品。尤其是雙塔通體的建築材料系採用瓊北火山地區的玄武岩,建築工藝系採用榫眼凹凸相接,條石干擺疊碼不粘合的獨特方式,堪稱一絕。經過800多年風風雨雨的侵蝕,雖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風化損害,主體建築卻沒有倒塌毀壞,實屬國內罕見。

美榔雙塔旁的大榕樹下,豎立着一圓首龜趺狀的玄武岩石碑,原有近千字的陰刻碑文,由於800年歲月的無情風化,已無從辨認碑文的內容,成為名副其實的無字碑,從而悄無聲息的為今人留下絲絲懸念。明朝進士唐絹曾生髮懷古慨嘆,賦詩讚頌:「西竺原為舍利天,移來瓊島亦巍然。依稀兩漢爭雄日,仿佛雙喬並立年。」更為浪漫感人的美郎雙塔蒙上一層朦朧玅曼的面紗。

傳說藝術

美麗的傳說與石塔的風格藝術,折射出海南人民的千古真情。美榔雙塔不愧為中華古塔中的珍品。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也是海南島現存的為數不多的古塔之一,它不僅為研究海南古代文明發展史和建築藝術提供直接依據,而且也具有較大的旅遊觀賞價值。

重點保護

美榔雙塔是古代建築的經典。 美榔雙塔,古稱「買榔塔」,俗稱「姐妹塔」,這座700多年前的古塔,歷經風雨侵蝕,充滿歲月的滄桑。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美榔雙塔均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塔身傾斜、塔檐歪閃、基礎下沉,構件斷裂等局部殘損現象。1985年7月27日,澄邁縣人民政府正式公布其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年7月20日,又專文提請省級文物主管部門列為省級文物加以保護。經過調查研究、價值評估,1993年8月,海南省文物主管部門正式推薦至國家文物主管部門,建議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慎重加以保護。 1994年後,國家文物局和海南省文體廳分別撥出專款,積極組織科技人員進行維修保護前的現場勘測研究工作。1996年,美榔雙塔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美榔雙塔堪稱中華古塔中的藝術珍品和建築魂寶。 與其形成建築群的古橋、古庵、古石牌門、古石板路,還有待進行新的發掘和考查,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資料記載

雙塔間石橋由元尼陳善長募建?

專家1994年在調查美榔雙塔時,還在美榔塔前亂石堆內見到一方古碑,碑面字跡斑剝,難以辨讀,從形制上看應為宋元碑刻,在碑下部意外發現「至元十七年」一行刻字,這是在美榔塔附近勘察中唯一見到的有具體年號的宋元金石資料。按碑石所在處所,此碑應為輯瑞庵碑。

文史專家分析:美榔雙塔的建塔施主陳道敘,他為次女陳善長「施田」於輯瑞庵,並由「瓊州安撫使謝圖南」提「匾名」的時間應在元初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稍前。

陳道敘雖為宋末「名士」,但其女靈照、善長卻皆成年於元初,既然美榔二塔系「陳公」捐助為陳家女所建,塔的建造時間理應為元初。

根據史籍資料和碑石所載:建成於至元二十八年前的輯瑞庵外和美榔塔外圍,當時還建有「石坊」和「石橋」等建築物。其中「石橋」亦名「買黎橋」或「美榔橋」,此橋由「元尼陳善長募建」,建造時間應略早於美榔二塔。其構造形制「以石為梁,高長各二丈。」

據稱:此橋毀於1957年,「石坊」亦因擴建「美東公路」而被拆除。當地老者回憶,石坊為二柱重檐廡殿頂式石牌坊。

這次發掘,在石板路的一端發現了石牌坊的基礎,這個石牌坊被專家認為是輯瑞庵的山門,由此,輯瑞庵的原址基礎便有跡可循了。

省文物保護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王亦平稱:「當地百姓傳說,這裡曾經有橋,沒想到我們發掘中還發現了道路。從石板的加工方式、尺寸以及拼接方式等與美榔雙塔一致來判斷,這條路應是與雙塔同時期——南宋時修建。」他們將進一步發掘石板路一個塌陷段落的剖面,來確定它是否是橋,以及測量其跨度、形狀。

視頻

澄邁美榔雙塔


視頻

美榔雙塔千年難解之謎,各界人士無法解釋,雙塔究竟與啥有關?


參考文獻

  1. 陳明卿:美榔雙塔探秘 海南人文. 02 十二月 2017 [20 三月 202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