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動物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澎湖動物群是1975年在澎湖水道的海底撈起被發現,這些動物的化石包括了古菱齒象、古蝦夷鹿、日本古鹿、梅氏四不像、普氏野馬、德氏水牛、長鬚山羊、野豬、老虎、斑鬣狗、海豚、長鬚鯨、長江鱷、龜鼈等比較北方型的溫帶草原動物,其中尤以體型較大的古菱齒象、水牛頭骨和肢骨佔絕大多數。古動物群的命名在生物地層學上以最接近的地名為原則,所以在水道所撈獲的動物化石稱之為「澎湖動物群」。
在年代鑑定上,澎湖動物群距今約4萬年至1萬年前,屬於更新世晚期;此時正值冰河期,臺灣海峽的海面下降了50公尺以上,因此台灣灘浮出了海面而成為一片溫帶的大草原。從淡水鱷魚和龜鼈的發現可以證明,陸地哺乳動物都僅限於左岸,海洋哺乳動物不包括在動物群裡面。[1]
除了哺乳動物化石之外,也發現少量的智人股骨及具有明顯人工砍痕的四不像鹿角,暗示當時的左岸可能已有人類活動,對於中國舊石器時代晚期智人採食對象及方法,以及兩岸史前人類遷移的模式具有重大的研究意義
目錄
參考文獻
- ↑ 反常的寒冷時期—冰河期的到來,nt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