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澳大利亞望遠鏡緻密陣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澳大利亞望遠鏡緻密陣列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澳大利亞望遠鏡緻密陣列(Australia Telescope Compact Array,縮寫為ATCA)原名澳大利亞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於1984年開始建設, 1988年投入使用[1]。它由6面直徑22米的天線組成,最長基線為6千米,觀測波段從3毫米~21厘米,是目前國際上主要用於毫米波觀測的最大綜合孔徑望遠鏡。

ATCA簡介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納拉布里鎮西邊25公里,排列着澳大利亞保羅懷爾德天文台的澳大利亞望遠鏡緻密陣列(Australia Telescope Compact Array,以下簡稱ATCA)。該陣列由6台22米口徑的同型號射電接收器組成,每台重達270噸。像美國VLA一樣,每台接收器都被安裝在鐵軌上,可以根據需要排列成不同的角度和形狀。其中的五架接收器可以在長達3公里的軌道上自由移動,而第六架位於3公長的主鐵軌的最西端。

ATCA是澳大利亞望遠鏡國家設施網絡的一部分,除了獨立完成太空觀測任務之外,ATCA還能與澳大利亞帕克斯天文台的64米口徑望遠鏡[2],以及新南威爾士庫納巴拉班莫拉天文台的單一22米口徑蝶形接收器協同工作,組成一個超長基線干涉的觀測陣列,其等效分辨率最高可以等同於一架口徑相當於兩地之間距離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建設背景

早期的澳大利亞射電天文學處於國際先鋒的角色.但是到了20實際80年代,綜台孔徑和VLBI(甚長基線干涉測量技術)蓬勃發展,單天線已經不能獨霸天下了。澳大利亞的射電天文觀測設備開始落後。再次崛起要靠研製更先進的射電望遠鏡。1983年聯邦政府撥款研製澳大利亞望遠鏡.即澳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作為慶祝澳大利亞建國200周年獻禮項目之一。1984年開始興建,1988年如期完成井投入使用,全名為Australia Telescope Compact Array,簡稱ATCA,總共耗資5千萬澳元

澳大利亞地處南半球,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現存的大型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都在北半球,ATCA是南半球靈敏度和分辨率最高的綜台孔徑射電望遠鏡。雖然它的功能不受美國的VLA,但是它能觀測VLA觀測不到的高南緯的射電源。這對於銀心的觀察,對於最近的伴星系——大、小麥哲侖雲的觀察;對於兩個最近的射電星系——半人馬座A和天爐座A的觀察;以及對於球狀星團——半人馬座ω、杜鵑座47的觀察均極為有利。藉助於威力強大、自成體系的澳大利亞望遠鏡,澳大利亞天文學家將會對射電天文學中的一系列重大課題,如恆星的形成和演化,星系的形成,銀心的結構細節等作出新的重要貢獻。

視頻

澳大利亞望遠鏡緻密陣列 相關視頻

了解宇宙如何運行 宇宙大爆發 澳大利亞望遠鏡緻密陣列
全球最大望遠鏡陣列2016年開建 將探索地外生命

參考文獻